唐朝好地主

木子藍色

歷史軍事

  張超穿越武德四年,來到長安郊外灞上,成為了老府兵之子,但他卻只想做個悠閑的大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531章 錢多了發愁

唐朝好地主 by 木子藍色

2018-7-3 18:55

  太府寺卿拿著壹個厚厚的本子向皇帝稟報帝國新壹季度的財務報告,帝國的財政非常良好,沒有赤字。
  而且還有非常良好的結余,尤其是隨著帝國的登萊金礦、石見銀山以及別子銅礦這三大金銀銅礦的產出,帝國鑄幣總局的材料現在是相當的充裕。鑄幣車間日夜不停的鑄造著金屬貨幣。
  “預計今年帝國黃金年產量達到壹百萬兩,白銀年產量達三百萬兩,而銅年產量能達到三百萬斤以上。”
  大華以銅錢為主幣,以金銀幣為輔幣,又發行鈔票流通。紙鈔為是貨幣,只是金屬貨幣的代替品,本身依靠的還是能夠隨時兌換金銀銅幣的信用。
  大華的貨幣靠的還是金銀銅幣,過去中原的金銀銅產量壹直很低,雖然千百年的貴金屬累積,但依然是長期錢荒,貨幣不足。在發行了紙鈔之後,才算是勉強解決了壹些錢荒問題。
  隋唐之時,每年黃金開采量不過萬兩左右,白銀的產量也同樣極低,就算是銅的產量,也壹直不高。
  而現在,大華的堪探和開采技術不斷提升,在各地不斷的發現金銀銅礦,開采力度也大增,尤其是這兩年這三大超級巨礦的發現以及開采,更是讓大華將步入不再缺金少銀沒有銅可用的新局面。
  金銀銅都算是貴金屬,甚至是天然的貨幣。這可不比完全靠信用的紙鈔,紙鈔本身壹錢不值,但金銀銅卻是天然貨幣,哪怕離開了大華帝國的疆域,到了番邦外國,也壹樣能夠作為貨幣使用。
  壹年壹百萬兩黃金產量,三百萬兩的白銀產量,還有高達三百萬斤的銅產量。
  這是壹個非常讓人震驚的數字。
  這麽多的金銀銅,能鑄成多少貨幣?
  金銀幣都只有八成八的含量,這意味著每年開采的金銀都鑄成金銀幣,那壹年能鑄成壹百多萬金幣,和三百多萬銀幣。壹金現在值五銀或二十貫銅錢,那就是價值兩千多萬貫的金幣,壹千多萬貫的銀幣。
  三百多萬斤銅,也有鑄造大量的銅錢,面額兩文和五文的銅錢,壹枚含銅並沒多少,這麽多銅,至少能鑄出三百多萬貫。
  加起來,壹年的金銀銅開采量拿來鑄幣,就能得到三千多萬貫銅錢。這僅是壹年而已,如果每年都有這麽多,十年可就是三億多貫。
  大華如今貿易興旺,工商繁榮,但經濟總量也頂多幾十億而已。
  可以說,這麽大的金銀銅開采量,很快就能徹底改變錢荒的問題,甚至可能會帶來貨幣過多,進而導致物價上漲,通貨膨脹。
  錢少了愁人,現在錢多了也壹樣愁人。
  朝廷獲得這麽多的金銀銅,也是壹個麻煩。
  雖然這些金銀銅開采過來並不就是屬於朝廷,就以三大礦為例,都是私人投資,招募股本建礦開采。
  朝廷向他們收承包費、收礦稅以及企業所得稅這些,其余的大頭是歸礦場商人和股東們所有的,他們產出的金銀銅,除上繳礦課的那部份外,其余的則按收購價由官府收購。
  所以,得到這些貴金屬,朝廷壹年也得花不少錢。
  當然,朝廷轉手鑄造成貨幣,鑄幣的利潤能達到壹成。轉手就賺了壹成的利潤,那就是起碼三百多萬貫,這些貴金屬成為貨幣,壹部份用做付給礦商的收購款,剩余的就進入國庫。
  國庫的貨幣再轉存銀行,進入流通,又能放貸收息。
  錢會越滾越多。
  太府寺卿想著以後不缺錢,是非常高興。
  但皇帝張超卻開始考慮另壹個問題了,歷史上西班牙人在美洲發現了許多銀礦金礦,每年運回去的金銀無數。
  但挖了無數金銀的西班牙卻沒因此強大太久,反而很快衰弱,倒是成就了英法等國的崛起。
  究其原因,還是大量金銀流入西班牙,導致王室貴族以及那些大商人們開始揮霍成性,奢侈無比,而這些金銀並沒讓普通百姓受益,反而因為大量的金銀湧入,導致物價過高,百姓生活更難。
  西班牙人有錢後,沒有發展自己的工業,反倒是壹味的到英法去買買買,英法拿著西班牙人的訂單和錢,慢慢的發展起了自己的基礎工業,最後這強大的工業制造能力,成就了他們崛起之路。
  所以說,有時候錢多了也不是好事。
  過多的貨幣追逐過少的商品,就必然導致通貨膨脹。
  當然,沒錢也不行。
  “陛下?”
  太府寺卿見皇帝神遊天外,等了壹會也沒見回神,只得小聲呼喚。
  “嗯。”張超終於回過神來。
  “愛卿,朕以為如今朝廷自從有了鈔票之後,其實對於貨幣需求依賴減少了許多。這兩年朝廷回收舊幣,改鑄發行新幣,到目前為止,也發行了不少幣了吧?”
  太府寺卿作為專管財務的大管家,當然很清楚這些。
  那些數字他熟記在心,幾乎脫口而出。
  “陛下,大華開國以來,禁舊幣流通,統統回收改鑄為新幣發行。銅錢發行二文和五文錢,而金銀幣皆發行壹元幣。另發行可隨時兌換金銀銅幣的紙票流通於市。得益於我大華的金銀銅儲量,以及鑄幣技術。三年來,總共鑄造發行二文銅錢三百億個,五文銅錢二百億個。壹元金幣五百萬個,壹元銀幣五千萬個。”
  太府寺卿說的都是整數,但數量還是非常驚人的。
  要知道,在唐朝的時候,全國錢監在各地有壹百個鑄錢爐,每爐壹年鑄錢不過三千貫左右,全國壹年鑄造的銅錢總量不過三十來萬貫。
  三十萬貫銅錢,不過三億枚銅錢。
  而大華立國不過三年時間不到,通過回收舊幣獲得大量材料,利用在貞觀之時已經成熟的先進鑄幣技術,每年鑄造銅幣過百億個。這是唐初鑄幣量的幾十倍之多。
  而鑄幣量更高,因為大華的銅錢沒有壹文的銅錢,而是兩文和五文銅錢,使得這五百多億個銅錢,實際上價值更高。
  壹千六百億文銅錢,那就是價值壹億六千萬貫,三年相當於鑄造了唐初五百年的貨幣量。
  這還不說鑄了五百多萬個金幣和五千萬個銀幣。
  五百萬金幣又值壹億貫,五千萬銀幣更值兩個億。
  三年鑄幣的金銀銅貨幣量,達到了四億六千萬貫值。
  而紙鈔也發行了兩個億。
  這其實還並不就是大華的所有貨幣總量,因為大華雖然下令回收舊錢,但這個回收也給了時限,並不是馬上就禁止流通舊幣,還有大量的貨幣依然在使用。
  甚至在壹些偏遠的地方,依然直接把金銀稱重來講價交易,更有些地方,還拿著漢朝時的五銖錢在用的。
  有這麽多的金銀銅貨幣,以及大量的金銀儲量,其實大華完全可以以此為準備金發行更多的紙鈔。
  畢竟如今的趨勢是大家越來越習慣於用紙鈔,紙鈔交易發便,銅錢最小的面額都是兩文錢,而紙鈔不但有壹文錢,甚至還有半文錢的面額,這大大方便了平時的生活零用。
  紙鈔不但有小面額,而且也有百文的面額。
  至於更大額的交易,則可以直接到銀行轉賬,或者用銀行的支票,哪怕是用金銀幣也可以。
  如果拿壹年的金銀產量作為準備發行金,三千萬貫價值的金銀,可以直接發行壹億五千萬鈔票。以現在的金銀儲量來說,哪怕朝廷發行個十億二十億鈔票都是可以的。
  “以後不用把所有的金銀都用來鑄幣,朕以為每年鑄造大約壹百萬枚金幣,和五百萬枚銀幣就可以了,再二文和五文銅錢各鑄五十億。”
  這個量,相當於金銀幣值四千萬貫,銅錢三千五百萬貫,總值七千五百萬貫。
  “每年再發行三千五百萬貫紙鈔。”
  如此壹來,每年貨幣發行總量壹億貫。
  “陛下,那剩下的金銀呢?”
  “壹部份作為紙鈔的發行準備金,按壹比五的準備金直接鑄成金磚儲存。剩下的,壹部分可以放開出售給民間,用做金銀首飾器物等。余下的,朕另有他用。”
  大華現在的金銀產量確實非常多了,從缺金少銀,壹下子成為金銀產量大國。甚至可以說,現在大華的金銀產量可能已經能占到全球產量的絕大部份了。
  在歐洲,金銀產量比在壹比十之間,所以羅馬的金銀比率在壹比十到壹比十三之間,而在法蘭克,因為銀產量高些,並且能從蠻國得到不少銀,因此金銀比更高。
  而大華現在的金銀比卻只有壹比五。
  大華的銀子比歐洲的銀子那是貴多了,貴了兩三倍。
  如果把大華的黃金拿到歐洲卻套現白銀,能換回更多白銀。不過如今大華的白銀產量這麽高,也並不需要白銀進口,大華反而是可以做白銀出口。大華的黃金現在也產量高,拿黃金到歐洲去套白銀,再換成各種物資,比如奴隸、皮毛、礦產等倒也還是有的賺的。
  甚至可以給歐洲各國借款放貸,貸款的時候以黃金為單位,然後結算的時候,要他們用白銀為單位結算,壹進壹出,能賺不少。
  有了錢,到時到歐洲去買買買,買地皮買奴隸,有什麽就買什麽回來,只要買的都是資源類的就絕不會虧,這些資源弄回來,在中原深加工壹下,到時還能再賣回去,又能賺壹筆。
  張超捏著自己的下巴,感覺自己這賬壹點都不虧。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