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

木子藍色

歷史軍事

  張超穿越武德四年,來到長安郊外灞上,成為了老府兵之子,但他卻只想做個悠閑的大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8章 長安長安

唐朝好地主 by 木子藍色

2018-7-3 18:54

  站在灞上,可以遙望長安。
  不過望山跑死馬,三十裏路全憑壹雙腳板,卻讓張超著實的累的夠嗆。特別是還背著二百多個饃的柳筐,近三十斤的重量時間壹久,讓張超後來休息時間越來越頻繁。不過老爹卻沒幫他背,用老爹的話說,這也算是壹種鍛煉,而張超就是缺練。
  壹個優秀合格的府兵,最重要的能力不是槍刺的多好或者刀劈的多有力,或是弓射的多準,最基本的壹項能力應當是能走能跑。能走善跑,才能跟上急行的隊伍,才能奇襲或者包抄敵人,或者是在遇到逆風的局勢時,能迅速的脫離戰場。
  如果妳連跑都不會,那妳再能打,也是戰場上最先被淘汰掉的。
  以前張超也往返過灞上幾次,可不是坐車來,就是騎車來。三十余裏路,非常輕松。但這次,實打實的用腳板走了三十裏路,還負重三十斤,真是夠累。
  巍巍長安城,漸漸靠近。
  通往長安城的官道上,行人漸多。各種服色的人,甚至是各種膚色的人。
  那座由隋朝兩代皇帝耗費許多人力財力,由當世第壹建築大師宇文愷傾心主持修建的長安城,雖然改了名字,由大興城改為了長安城,中間也經歷了幾年的戰亂。
  但李唐入主關中數年,這座雄城也漸又恢復了許多繁華和大氣。
  隋亂唐興,長安城也最先恢復元氣。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望著那高大的城墻,形式大氣的城門樓,張超心裏有種難以言明的激動感。
  大唐,中國歷史上最受國人推崇的朝代,強漢盛唐,漢與唐就是中國人最自豪的時代。唐也許並不算最富裕的,也許他也是對外戰爭中贏得次數最多的,但壹說起唐,國人無人自豪,甚至是心懷向往。
  為何,因為唐有壹種精神,壹種壹往無前的精神,唐也中國古代人最為自信的朝代。哪怕唐只有百年的強盛,可依然使得唐在中國古代中可以排到歷朝之最受歡迎的壹朝。
  那些進出長安城,往來在官道上的行人臉上,張超已經能看到唐人的那種強烈自信了。武德四年,這是大唐重要的壹年,秦王殿下贏得了中原大戰,擊敗了王世充和竇建德,而李靖則南征擊敗了江陵蕭銑,並順利進軍嶺南,百越俚人降服。
  經歷了隋末十余年的戰亂,關中的百姓重新又看到了天下太平的希望。
  “要是能有個班車就好了。”張超揉著自己酸楚的腿向老爹道。
  “什麽班車?”
  “就是固定往來長安與灞上的牛車馬車,用來裝載乘客。”
  原本張超以為自己的想法很有前瞻性,誰知老爹聽了卻只是哼了壹聲,不以為然的道,“妳說的這個班車是要付錢才能坐的吧?”
  “這當然得付錢啊,不過付點車錢就能坐著車來,這也很劃算吧?”
  “劃算個屁,二三十裏路而已,走走路還能怎麽了。哪裏有那麽金貴,不走路那腳是用來做什麽的?除非是運了許多東西,才用牛馬車子。不然,誰還要花錢坐車,這不是有病?”
  老爹不是享樂主義,而是樸素主義。在他看來,就算有錢,也不應當這樣浪費。走路又走不死,何必多花錢。
  壹番話,竟然說的張超無言以對了。
  其實老爹的想法是這個時代人普遍的想法,小農思想,自給自足。他們壹生最大的願意,就是能有壹些自己的田地,然後努力幹活,沒災沒禍,攢點錢,修壹孔新窯洞,然後娶個婆姨,生壹堆孩子,然後再攢錢,等孩子大了,再給孩子修窯洞,給孩子娶媳婦,那時自己也慢慢老了,開始幫兒子帶孫子……
  他們壹般都不會離開鄉,更別說縣。就算離長安只有三十裏,如果不是做役,可能幾年都不會去壹次。就算去個鄉上縣裏,他們都會自己背著幹糧。要買點鹽巴針線什麽的,也肯定是要從家裏背點雞蛋土雞或者糧食什麽的到集市上換。
  老爹這樣的老府兵,南征北戰東征西討過,也算是比較少的見過大世面的人了。
  “長安現在還是沒有以前熱鬧。”老爹說的是隋開皇後期和大業前期,那個時候才是長安城真正最繁華熱鬧的時候,天下各地的許多百姓商賈,以及來自西域各地的胡商,都匯聚長安。
  “長安以後肯定會越來越熱鬧。”張超望著那巍巍長安道。
  隋唐長安城與後世的北宋汴京同樣都非常繁華,非常龐大。但卻又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清明上河圖中的東京,商賈遍地,沿街沿河甚至連橋上也都擺了許多攤鋪。
  但在隋唐長安城這種情況卻比較少見,因為隋唐長安城規劃上,是帶有軍事理念的。整個長安城有宮城皇城和外郭城。
  外城又有壹百零八個坊組成,外郭城不但有高大的城墻,而且就是城區裏的各個坊區,也是相對獨立的,有壹道道的坊墻和坊門相隔。
  此外,隋唐的商鋪也不是沿街設立,相反,街道兩邊是嚴禁開設商鋪的。特別是長安的禦街朱雀大街更是如此,別說不能開商鋪,就是街兩邊的房子對著禦街開門開窗戶都不行,只有品級極高的那些重臣貴戚,才有資格開個窗。
  長安城的商鋪,集中在專門的市場。
  有東市和西市兩個商業市場區,因此長安人購物也稱為買東買西,簡稱買東西。後世的買東西正來源於此。
  除了東西兩市,這兩個專門的商業區,其它各坊裏頂多只有壹些小型的生活類店鋪。只有到了中晚唐以後,唐長安城才會慢慢的轉變,那個時候,各個坊區裏都開始有了大量商鋪,甚至慢慢形成了各個極有特色的坊區商鋪,比如相鄰東市的平康坊,就是大唐著名的虹燈區娛樂集中地。
  其它的壹些坊,也形成了如鐵匠加工啊等等特色商業區。
  但是在初唐,長安城還是幾乎沿襲著隋大興城的規劃。各個坊區就如同是壹艘大船上的壹個個水密艙,是嚴格獨立分開的。這樣的好處是便於管理,在大興城建造之前,中國可還沒有過如此龐大的都城。
  大興城建造設計之初,就是準備平定天下後,把天下各地的那些前朝的勛貴大族都遷入大興以充實京師,同時釜底抽薪,削弱各地的那些地方勢力,以加強新王朝的統治。
  因此大興城設計之初,就是沖著能容納百萬人口,以及萬壹發生戰事,就算城門被破,可壹百零八坊,每個坊都能成為隔離艙,大大增強防禦力,讓長安城能有更強的戰鬥力。
  壹到晚上,不但長安城要宵禁,關閉城門,各個坊門也都要關閉。因此壹到晚上,實際上長安城的所有居民,都跟關進了鴿子籠壹樣。無故敢半夜在街上閑逛,那可是要吃板子的,弄不好被巡街的軍士砍了,都沒冤可叫。
  現在的長安城,還沒有在城北建大明宮,因此整個長安城還是呈壹個巨大的方形。
  長安城最熱鬧的也就是東西二市,其中東市周邊都是達官貴人皇親國戚居住的坊區,但東市的熱鬧興盛程度卻不如西市。蓋因唐朝有規矩,朝廷視商賈為“賤類”,以工商為未利,嚴禁百官入市。
  西市則距大內較遠,周圍多平民百姓住宅,市場經營的商品,多是衣、燭、餅、藥等日常生活品。因為西市繁榮,又稱為金市。
  西市貨財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
  西市的飲食業最為興盛,因此張超他們這壹行,目的就是西市。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