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

木子藍色

歷史軍事

  張超穿越武德四年,來到長安郊外灞上,成為了老府兵之子,但他卻只想做個悠閑的大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444章 長安有個李青天

唐朝好地主 by 木子藍色

2018-7-3 18:54

  李超的打狼行動十分順利,搶糧戰果相當輝煌。
  短短三天的時間裏,從整個京畿地區查出了五十多萬石糧食,這些糧食,幾乎與朝廷壹年從東南轉運進長安的漕糧數目相當。
  關東過去被稱為天府之國、膏腴之地。但到了隋唐時,關中平原早就無法供應關中糧食需求了。作為京畿之地,關中人口數量眾多,尤其是有大量不事生產的人,宮廷、官僚、軍隊還有那些服侍的奴隸等等。
  地小人眾,人勝於地。
  兼之因戰亂,導致許多水利設施等失修,田地產出減少。早在漢平帝的時候,京兆人口就達到了七十萬,現在唐朝不比隋開皇大業時人口眾多,可壹個長安,也有近三十萬人口。
  長安城裏的官吏很多,宗室很多,宮廷裏人很多,軍隊人也很多。
  僅是每年供給官員們的祿米,就得五十萬石。
  這還是在長安幾萬番上的府兵基本上是自備衣糧的情況下,要不,消耗的糧食更多。
  朝廷現在每年從東南轉運的漕糧,都有數十萬石。這還僅是官方漕運進京的糧食,事實上,朝廷靠關中的田租糧食無法供應滿足宮廷、官員等需求,每年有幾十萬石的糧食缺口。
  而關中的商品糧食,也壹樣無法滿足關中百姓們的生活所需,每年起碼需要從其它地方轉運上百萬石的糧食入京,甚至更多。
  從蜀中、山南、江淮、河南、河東、河北、江南等地運糧入京,這些都是民間商人在轉運糧食,是民間商業行為。
  哪怕是隋朝最繁華的開皇中後期,壹旦關中遇饑荒,皇帝也得帶著官員軍隊去東都就食。大量關中百姓得跟著出逃。
  為什麽?
  隋朝的糧食很多啊,幾大糧倉,糧食堆的都吃不完,隋末戰亂,反軍隨便搶個糧倉,都能得到夠幾十萬人的糧食。
  這裏面有壹個很麻煩的問題。
  就是糧食運進關中非常困難,特別是長安和洛陽之間的陜州壹段。這裏無法行船,關中有渭河河段,陜州下遊有黃河河段通航,甚至河南河北都有運河,都直通揚州了。
  可陜州那長長的壹段,根本無法行船,糧食船運到這,只能轉為陸運。車拉肩挑,糧食畢竟是很沈重的,壹石就是百多斤,壹百萬石,那就是起碼壹兩百萬個糧包啊。
  因此,就算是隋朝天下太平的時候,東南糧食都滿倉了,洛陽邊上都好幾個大糧倉,堆滿了糧食,可平時壹年也頂多能往關中輸個百來萬石糧食,另外依靠民間的商人的力量,還能再輸個壹兩百萬石。
  也就到了極限。
  每年關中得依靠關東輸入壹兩百萬石的糧食補充。
  可壹旦關中遇災,壹兩百萬石糧食就不夠了,但再多卻又無沒有能力運輸進去。於是乎,皇帝只能帶著百官帶著將領帶著自己的宮女內侍,帶著老百姓,浩浩蕩蕩的來河南就食。
  其實河南也產不了那麽多糧食,但河南存了許多糧食,有許多糧倉,修在黃河、運河邊上。
  去年唐朝打了好幾仗,雖說平定天下,但也折騰的夠嗆。好不容易滅了那些反王,搶回來的那些糧食,平抑物價,再打幾仗,也光了。
  朝廷無法向百姓供糧,只能靠糧商們的糧食,但糧商還想要作死。
  口口聲聲說沒有糧食了。
  結果李超來了個釜底抽薪之計,耍了壹回流氓。打著搜查亂黨之名,搞了個突然襲擊,各家糧商的存糧全都落入了李超的手裏。
  五十多萬石啊。
  這還只是糧商們手裏的糧食,還沒去弄那些大族豪門家裏囤積的糧食呢。
  不過李超見好就收,五十多萬石,夠撐過這個青黃不接的時期了。再過幾月,就是夏收。
  況且,這段時間,也還能從關東陸續往長安運糧呢。
  “五十多萬石糧食?”
  東宮,李世民正在試穿著龍袍。
  還有三天就要登基,李世民越發忙碌起來。龍袍很華麗,是宮女們趕制出來的,但穿在身上並不是很舒服。
  聽到李超三天就弄到了五十多萬石糧食,李世民也是驚訝無比。
  “這些該死的家夥,口口聲聲說沒糧,想坐看長安斷糧,想看朕的笑話啊。”
  “早有預料的事情,這還只是查了那些糧商,要是我們把整個京畿查壹遍,翻出壹兩百萬石糧食都不稀奇。”
  事實上,普通百姓家裏也許無隔夜之糧,但那些名門貴族,卻有很多糧食。因為這些人基本上都是大地主,地多,糧食自然也多。他們可不會和普通百姓壹樣,家裏沒隔夜之糧,他們會囤積不少的糧食,尤其是如今還是剛經歷戰亂之後,誰家裏沒點糧食?
  就李超自己家裏,也存著上千石糧食呢。
  “殿下,我是這樣打算的,這些糧食取來的時候,我都拿了賬本的,有詳細的數字,也都統統登記造冊了。這糧,算是朝廷借的,等夏糧、秋糧下來後,再由朝廷給他們開具單子,讓他們自己到河南去取糧,我們還可以計算點利息,多給他們壹點。這,也算是他們對殿下,對我大唐的支持了。”
  李超的這個借,可是要傷很多糧商的心的。
  畢竟他們這個糧囤在那裏,京畿缺糧自然就能賣的越貴。而李超卻借走了,然後要到今年夏秋兩季收獲之時還糧,卻還得讓他們自己到洛陽去接收糧食。
  洛陽的糧食哪怕加了點價,能跟現在借走的糧食是壹個價值嗎?不說得拖上半年,資金積壓,而且價格也變動,而且洛陽的糧食價格和長安的糧食也相差很大啊。
  李超哪怕給他們加點利息,這些人也得虧上壹大筆。
  不過李超也只能這樣,朝廷沒糧,才會找他們借。而且李超也沒錢付,朝廷的太倉國庫其實空虛的很,五十萬石糧食,哪來的錢支付。
  “嗯,就按妳說的辦,給糧商們開張收據。”
  李世民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於是便贊成了李超借糧打白條的法子。
  “殿下,糧食寶貴,臣打算在長安設立幾個售糧點。給百姓定量供應,按戶口人數供給,這樣能保證大家都能買到糧。”
  好不容易才借來的糧,要是不好好管理,隨便放到店裏售賣,估計肯定又要被那些奸商、權貴們低價買走。
  李超可不想再借第二回糧。
  第壹次代糧商們借,還好點。若是弄的必須找權貴們動手,那可就不是很明智了,李超不想跟所有的權貴們為敵。
  “殿下,我們還可以趁這次發糧的機會,順便摸清長安的戶籍底細,把那些隱戶等也給查壹查。我們發糧,按戶籍供應,有戶籍的,自然按量給,沒有戶籍的,則不能供糧。要糧也行,登記入籍,然後發糧。那些家裏有奴仆的也壹樣,要給奴仆領份糧,也壹樣得把奴仆到官府登記,然後能領糧。”
  “借這次機會,我們仔細摸壹摸長安的人口戶籍情況。順便,我打算推行在洮州實行的保甲制度,讓長安百姓五戶為保,十戶為甲,保甲聯防,聯防聯坐,相互監督。”
  要控制壹個幾十萬人口的長安城,也不是那麽容易的。
  掌握戶籍人口,這是極關鍵的壹步。
  連長安城裏有多少人,有多少黑戶都搞不清,大量的黑戶存在,這必然會讓官府的掌控無力。
  現在,有了五十萬石糧食在手的京兆府,手裏無疑有了許多籌碼。
  在這段時間搞壹個按量供糧,把供糧和戶籍掛鉤,讓京兆府有個好的切入點。
  “很不錯,妳總能想到這些好的點子。朕看朝廷的戶籍,也是相當的驚心。大唐居然只剩下了三百萬戶,壹千五百萬人口,二百三十萬課丁。平均壹戶壹課丁,都還沒有達到。隋時可是有近九百萬戶,近五千萬人口,短短十余年時間,不可能就損失了三分之二還多的人口,這根本不可能,太多的隱戶了,大量的百姓丁口,都進了世家豪門甚至是寺廟道觀名下,成為他們的奴仆佃戶,而不是朝廷的子民。”
  這些人在挖朝廷的墻腳,在吸大唐的血。
  可是現在要搞個人口普查,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世家肯定會極力抵觸。
  李超現在提議在長安摸摸底,這讓李世民看到壹個破局的契機。先在長安試試水,看看情況,試試反應。
  再來商議應對之策。
  “三郎,妳先前在洮州,壹個邊疆偏僻之地,半年多的時間,卻弄出了十余萬人口,孤很驚訝,很震驚啊。洮州沒有隱戶,沒有逃丁,也沒有什麽枉顧國法的亳強大族。百姓都登記在戶籍,田地登記在冊,半年時間甚至為朝廷上繳了幾萬貫的財稅。”
  大唐有三百多州,壹千多縣。
  洮州,只是壹個普通之極的邊州而已。而李超,卻讓洮州成為大唐去年最耀眼的州。
  “三郎,京兆尹管著大唐二赤二十壹畿,共二十三個縣。這是幾乎整個關中平原,最肥沃的膏腴之地,孤把它們都交給妳們了,希望妳們能給孤更多的驚喜!”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