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

木子藍色

歷史軍事

  張超穿越武德四年,來到長安郊外灞上,成為了老府兵之子,但他卻只想做個悠閑的大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820章 大顯身手

唐朝好地主 by 木子藍色

2018-7-3 18:55

  坐在號房裏閉目養神了壹會,就有人開始分發考卷下來。卷子從號窗裏遞進來,卷成壹個筒,外面還封著蠟。
  承乾暗贊李家做事嚴謹。
  取下封蠟,攤開考卷。
  考試的第壹場,是帖經。最簡單的壹場,也是最講究基礎的壹場。承乾拿到卷子,先前後看了壹遍,心裏已經有了些底。李家的帖經考試與朝廷的並不相同,朝廷的帖經考試要考好幾場,每場只考壹到兩經,或者是大三經或者是小三經這樣,可李家的帖經,考的內容,卻是包含了九經,甚至他剛才還發現,九經之外,論語孟子等也壹樣有考到。
  唐尊隋制,規定三禮三傳連同易書詩是為九經,三禮是周禮儀禮禮記,三傳為左傳公羊傳和谷梁傳。
  但李家的帖經考試,卻不局限於這九經。不但壹場帖經考試,把九經都囊括在內,而且還考孝經論語孟子等儒家經典。
  這就有點難了。
  這個時代,讀書不易,尤其是在李超改良造紙術,發明雕版印刷術之前,書,那可是很珍貴的。只有那些士家大族,才會有許多藏書。普通人想讀書,很難,得去借書,抄書。還可能抄錯書,借到有錯誤的書。
  要抄壹本書很費時費力,而且借書難。就算是壹些士族,都不敢說有全套的九經,更別說那些九經的註釋書籍,要想把儒家經典都讀過學會,非常難得。
  因此,很多讀書人那個時候,多是專攻壹本經,或者讀兩本三經,那種所有經典都通讀精讀研究通透的人,很少。
  能研究壹兩本通透的,都能算是大儒了。
  承乾年紀雖輕,但讀書的條件是極好的,打小開始讀書。不但擁有各種精準的經典藏本,而且各種各樣前代大賢們留下的註釋本也都讀了不少,他還有那些當代大儒們做他的老師,親自給他講解呢。
  再兼之,自武德字典和貞觀詞典出現之後,現在人讀書起來,要容易的多,有的時候自學也是壹種途徑,而不會只讀書而不知甚解了。
  對於不少考生來說,李家的這個帖經考試非常難,許多題目他們都不會。畢竟來參加李家考試的,都是那些想去趙國公領的讀書人,而願意離開中原去邊疆的,基本上都很少有那些名門大族的子弟,多是些寒門庶子,或者是壹些出身不好,什麽奸生子婢生子或者犯官之後這些。
  許多人的文采,也就是粗通些文墨,能寫寫算算。真正說有大才的,還是極少的。
  不少人看著這些題目,都有些難倒了。
  不過這些題目沒有難倒太子承乾。
  他倒覺得這些題目出的很有意思,各個經典都囊括到了,尤其難得的還是出的這些題,都是各經典的要義之處。
  他拿著試卷也不急著做,繼續又看了幾遍。
  然後放下卷子,閉上眼睛,開始沈思。
  大約半盞茶的時間過後,承乾睜開眼睛,然後臉上帶著微笑,開始往硯臺裏倒水,再拿起墨條開始慢慢研磨。
  墨磨得濃黑發亮,他拿起壹支泡好的毛筆,蘸墨,開始答題。
  帖經最簡單,只要是讀過出的題,那麽填空真不是什麽難題。
  壹道道題答下來,壹氣呵成。
  等到最後壹題答完,承乾發現,總共壹百道題,自己只用了不到小半個時辰。再前後檢查壹遍,確認無誤之後,承乾扳動了自己面前的壹個扳手。
  這是壹個小機關,扳動之後,他號房窗口就會舉起壹個牌子。
  考場的人員看到牌子,就過來收卷。
  因為今天太子在場中,因此大管家和其它諸位管事,都親自趕了過來。整個考場裏,只有大管事和那位考場管事知道太子的身份,大家還奇怪今天大管家怎麽還親自坐鎮監考。
  李管家早記住了太子承乾的考號和號棚,看到太子第壹個交卷,有些驚訝。
  卷子收上來,管家先看了幾眼,不過他只是粗通文墨,對於經義這些根本不太懂,看了幾眼,也只看出來卷面整潔,字寫的很好,其余對錯這些就不知道了。
  那邊已經有人過來,開始把承乾的卷子糊名。
  李管家想要給太子的試卷上做個記號,可又有些猶豫不定。他擔心,萬壹糊名了,到時閱卷的時候,沒有人知道這是太子的卷子,萬壹給出個低分差評,那豈不是讓太子非常沒面子。
  但這麽多人看著,他也不好公然做記號,這是違背規矩的。若他做記號,大家肯定要問原因,總不能告訴大家,太子殿下,眼下就在我們的考場號房裏面考試呢。
  最後,李管家還是打消了給太子做記號的想法。
  李家監督的人中,就有文才不錯的人。
  對於這麽快就有人交卷,那幾位也是有些好奇,等那邊按規矩糊好名後,他們就拿起卷子看起來。
  “這筆字很好。”
  “嗯,這好像還是新張體啊。”
  “這新張體怎麽感覺深得相國的真傳啊。”
  當今天子喜愛飛白,許多官員士子也紛紛研習飛白書法,到哪都能看到飛白字體。可現在卻有壹個讀書人用的是相國的新張體,而且這字還深得新張體的真髓,這可就讓人驚訝了。
  字寫的好,卷面也非常整潔。
  再細看,壹道道題,都答的非常準確。
  “壹字不錯!”
  “沒看到有錯漏之處。”
  “我們的試卷可是包涵了十三本儒家經典,這位士子居然全都涉獵,而且壹題不差,真正大才啊。”
  “了得,要不是規矩所限,真想現在就請這位才子出來壹睹真容,與他好好談論壹翻經義。”
  李大管家聽著家裏的那幾位供奉門客們在談論著太子的試卷,全都是稱贊之語,心裏也莫名的開心。
  想不到,太子殿下年紀輕輕,這讀書功力卻已經如此了得。這幾位門客,那也都是各地方上有名的儒士了,要不是相國也是壹代文宗大豪,他們都不肯輕易出山,更別說到李府做門客了。
  他們來,那是沖著李相的文名,過來交流拜訪的。
  現在他們開口壹致稱贊太子的名采,那肯定是沒有錯的了。
  那邊號房裏。
  承乾卷子已經交上去了,但他卻還不能出去。李家這次考試規矩很嚴,要壹口氣考完三天九場,才能出去。
  現在就算交了卷了,那也還得在號房裏呆著,還不能大聲喧嘩什麽的。
  肚子壹陣響,承乾才意識到自己餓了。
  不過這難不到他,雖然他是堂堂太子殿下,可與壹般的太子不同,他生於深宮之中,卻並不完全是長於婦人之手。
  跟著李超那麽久,不但成了壹個標準的吃貨,而且也跟李超學了不少做飯的本事。但凡能吃的人,壹般也都比較能動手做。
  掃了下號房。
  有壹個小爐子,還有壹小筐炭。
  爐子是生好的,裏面還有火。鍋和蒸籠都有,還有現成的冷饅頭凍包子,也有面粉和現在的掛面。另壹邊有幾顆鹹菜,還有兩條鹹魚,壹塊臘肉。
  油鹽醬醋都有。
  準備的還是挺齊全的。
  承乾先從旁邊的水桶裏打了點水,洗幹凈手,然後才看著這些家夥,盤算著這第壹餐吃什麽。
  肚子有點餓,也就懶得做麻煩的,先煮碗掛面吧。
  這面壹看就是李家掛面坊出產的,李家的這面可是很有名氣的,做出來的掛面壹根根很細,可中間卻還是空的,他們把其中最上好的部份面進貢營裏,稱為龍須面。其它的面條,則拿來售賣,稱為長壽面。
  因為這種面條做好後是掛起來拉伸,因此也稱為掛面。
  掛面算的上是精細的食物了,壹般人吃不上,這面出來後,挺受那些有錢人喜歡的,尤其是那些客商們。
  出門在外,沒太多時間揉面發面什麽的,帶著掛面方便的很,水壹燒開,抽壹把掛面往水裏壹下,敲兩個雞蛋或者扔點青菜,添點油擱點醬放點姜蒜末蔥花,壹碗又香又好吃的掛面就好了。
  李家還有壹種面更了得,用油炸過的面條,號稱方便面。
  只要水燒開,面餅放裏壹泡就能吃了,都不用費心煮,而且這方便面味道還特別香,配上李家的佐料小包,那真是香飄十裏。
  承乾洗了鍋,架鍋上爐燒水,然後切了點臘肉,切成小丁。又拿了顆白菜,剝了幾片菜葉,切成絲。
  沒有蔥姜蒜這些,承乾也就不挑剔了。
  待水燒開,先下了臘肉煮壹下,等這湯變濃了點,他才抓著掛面下鍋。看好火候,掛面浮起來,承乾就把白菜絲下鍋,攪拌幾下,加鹽,然後放點醬。
  起鍋,裝碗。
  壹碗熱氣騰騰的掛面就已經裝碗,香氣撲鼻。
  坐在狹小的號房裏面,獨自壹人吃著掛面,承乾覺得這面別有壹番滋味。
  壹碗掛面呼哧哧壹會功夫就見了底,剩下大半碗飄著油花的面湯,承乾端起大碗直接就壹口氣喝幹了。
  放下碗,承乾抹了把嘴,不由的感嘆,掛面吃了許多回,各種佐料的都吃過了,可感覺都不如今天這碗掛面好吃。
  吃飽了,拍拍肚子,承乾突然覺得有點無聊了,下壹場考試,還得起碼壹個時辰以後呢。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