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

木子藍色

歷史軍事

  張超穿越武德四年,來到長安郊外灞上,成為了老府兵之子,但他卻只想做個悠閑的大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187章 大婚

唐朝好地主 by 木子藍色

2018-7-3 18:55

  道家講生,佛家談死。
  道家求的是長生不死,而佛家講的卻是死後進入西天極樂世界,說的是來世輪回、因果報應。
  李超不求長生,也不信輪回,他心中自有壹套人生哲學。
  活在當下。
  人生短暫,百歲都已經是極致,因此努力的在這幾十年的時間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要將來後悔遺憾就行。
  在漢京壹呆就是七年。
  李超已經七年沒有離開過漢京了,也不管李世民這次是真的因喪妻而傷心欲絕到想要退位,還是想借機試探下太子或者試探下他,都不重要。
  反正就算李世民真退位,那也是太上皇。他那太上皇也與李淵那個太上皇不同,朝政依然是他想插手就能插手,甚至他當了太上皇,朝廷也依然是由他控制的,根本不會改變什麽。
  因此李超提議監國,其實也是早明白這些。
  “可憐晉陽和新城兩個公主,才壹兩歲。”
  家裏,崔鶯鶯也嘆惜著道。
  這段時間,皇後喪事期間,她也與許多命婦壹樣入宮幫忙。
  皇後所生的四位公主之中,長樂公主年紀最大,今年已經虛歲十五。李璟今年十二,比公主小三歲。本來公主已經到了能出嫁的年齡,只是李璟較小,原來還打算明年先把公主娶回家。
  可現在,皇後壹崩,公主得為皇後守孝三年。
  雖然守孝三年實際上為二十七個月,但也是兩年多,到時公主也快十八了。
  “再過三年,太平郎也不過十五,那時也還剛好。”李超說道。
  跟十三娘說起要回灞上,也去長安、隴右等地看看。崔鶯鶯倒覺得這想法也不錯,“我也快有十年沒回長安了,這次我們也能壹起去嗎?”
  “當然可以。”
  “那就壹起去,把孩子們都帶上。”
  如今李超有二十壹個兒子,二十七個女兒。因為妻妾多,而又沒夭折過孩子,因此李家現在是人丁興旺。大的孩子已經十二,小的還在吃奶。
  “等年後就走吧。”
  帶上全家回灞上老家,對於李家的兒女們也很重要,有好些兒女,甚至還沒有見過灞上見過長安。
  灞上李家,李家的根可是在長安灞上,總不能兒女們連灞上都沒去過。
  李世民說摞挑子就摞挑子。
  貞觀十二年末,太子承乾再次監國攝政,李世民不理政事,甚至直接搬去了原來太上皇李淵的北宮。
  太子入住紫微宮。
  “趙王,殿下召見。”
  李超接到旨意來到宮裏,禦書房中,承乾和宰輔們都在。
  “文遠,有壹件事情要與妳商議。”房玄齡見面便說道。
  眼看著新年將至,今天皇帝卻突然派人傳了壹道旨出來。皇帝讓宰輔們做準備,冊立李超之女李芳華為太子妃,明年正月迎娶太子妃,舉行大婚。
  皇後去世,作為子女的要守喪。百姓是守喪三年,實際二十七個月。但承乾不但是皇後之子,如今也是監國太子,作為監國攝政之太子,國不可壹日無君。
  因此監國太子的喪期很短,以日易月,守孝二十七天就可以。
  承乾今年十八,李芳華也十二。
  李世民下旨要冊立太子妃,並明年迎娶太子妃大婚,也並沒有什麽問題。這壹次的太子監國,並不同於以往。
  “是否三年之後再大婚?”李超皺眉問房玄齡。
  不過房玄齡卻覺得還是明年大婚的好,正式迎娶太子妃後,也意味著承乾真正的成年,肩挑日月,統攝國政了。
  當然,這按民間的習俗,也可以算是沖喜了。民間守孝,也有不守三年的,那就是成親沖喜。
  其它宰輔也認為現在冊封太子妃比較合適。
  太子妃已經十二歲了,明年就十三,不算小。長皇皇後當初嫁給皇帝,不就是十二歲嗎。
  “殿下的意思呢?”李超問承乾。
  “這是父皇的旨意,孤沒意見。”
  這個事情就算這樣說定了,朝廷開始負責冊立事宜,並選好明年迎娶大婚吉日。
  禦前會議結束,李超留下與承乾說話。
  承乾有些憔悴,消瘦了些。
  “太師,封臣領地增兵和減稅折,孤已經仔細思慮過,準備正式采納推行。諸侯封臣可按爵位擁有不同兵額,子男可領兵額壹千,侯伯兩千、縣公郡公三千、國公五千、郡王八千、親王壹萬。”
  承乾似乎更加成熟了。
  “封臣可以統領指揮領地內民兵,朝廷駐紮在領地內的兵馬既接受領主指揮,也接受朝廷樞密院和兵部指揮。”
  “領主享有領地內壹半的稅收,另壹半則要上繳朝廷。”
  李超的提案,李世民壹直沒給答復。
  而現在承乾再次監國攝政後,處理的第壹件事情就是這個。在承乾的堅持之下,也有壹些宰相的支持下,承乾有了現在這個決定。
  “太師,兵馬國之重器,如今朝廷增加領主的兵額,也是為大唐邊疆的安全考慮,同時也考慮到封臣們的安全。但同時,也有幾條嚴令。諸侯之兵,需全部自給軍費。其二,諸侯之兵不得出領地邊界。其三,諸侯軍隊同樣要接受朝廷的統轄。”
  “還有壹個,諸侯不得自制武器裝備,所有裝備,皆須向朝廷采購,並且數量不能超過所有兵額之需。”
  朝廷不承擔半點領主們的軍費,而且領主們不得自己制造軍械裝備,只能從朝廷采購。僅這兩條,也讓大多數領主難以真的如額擁兵了。
  就算是李超這樣有錢的領主,但軍械制造權不在手,只能從朝廷買,也會大受限制。
  領地的行政和財稅、司法三個大權,依舊歸朝廷。朝廷派遣官員管理地方上的行政、司法和財稅。
  領主們爭取到的,只有統兵權。
  還有領地稅收,領主們能拿到壹半了,這也算是極大進步了。
  但可以預見,朝廷以後肯定會減少對邊疆領地的兵馬派駐的,以後領主們真的只能靠自己了。
  李超卻挺高興的。
  好事。
  能拿到兵權,已經非常重要了,起碼諸侯在領地上更有安全感了。
  兵額上也挺讓李超滿意的,子男壹千,侯伯兩千,縣公郡公三千,國公五千,郡王八千,親王壹萬。
  這比過去的領主衛隊的限額,都是數倍的提升了。
  何況還有民兵呢,民兵與封臣軍隊的最大區別,也就是裝備和訓練上的了,但卻沒有數量限制,真發生戰爭,可以成為領地軍隊最好的補充軍。
  “此事陛下同意了嗎?”李超問了壹個關鍵問題。
  承乾道,“孤已經奏報給陛下了,但陛下依然是沒有回復。”
  “太師真不留下嗎?”
  “準備出京轉轉。”李超道。
  爺倆就這樣壹對壹答,都有些漫不經心。
  承乾剛接過皇帝拋下的朝廷,肩頭沈重。而李超卻是在想著,該離京巡視壹番了。
  “既然如此,孤也無法挽留。孤為太師加巡撫關隴河朔青藏西域銜,太師代朝廷巡撫長安以西諸地,體察民情,按察百官。”
  李超推辭。
  去長安等地壹趟後,他還打算再去東南呢。
  “太師不要推辭,這又不是什麽封賞,是壹項差使。”
  “也罷,不過我可能會不太負責。”
  爺倆說了好壹會話,最後承乾親自送李超出宮。
  吉日選定,宮中使者和禮部的官員來李家宣讀冊封太子妃詔書。
  十二歲的長女芳華接詔,李超站在壹邊看著年少的女兒,很心疼。還這麽小呢,原本他還打算等再過四年的。
  貞觀十二年末,各地朝集使雲集。
  藩屬國和外邦使者也八方來朝。
  但今年的正旦大朝卻是由太子主持,皇帝根本沒有露面,這讓人十分驚訝,不免多了許多猜測和流言。
  正月初八,由太史丞李淳風親自選定的吉日。
  太子迎娶太子妃。
  大婚。
  婚禮極為盛大隆重,整個漢京都見證了這個大婚。
  李超也正式成為了太子的老丈人。
  許多人猜測趙王必然權勢更上壹層樓,可就在二月,李超卻帶著全家出京。
  太師、趙王李超奉旨欽差,巡撫關隴河朔青藏西域諸道!
  在人人都以為李超肯定會在朝中輔佐女婿太子的時候,李超卻突然離京了。
  皇帝久不露面,太子監國,而此前漢京留守、首輔太子監國四年的趙王,卻也突然離京。許多人,都感覺撲朔迷離。
  李超出京後,坐船沿丹水而上。
  這幾年,承乾主持修了丹灞運河。引丹江水通漕到商州,然後接灞水入長安。
  山南的丹水和關中的灞水,其實僅隔著不到十裏的壹道分水嶺,這也是漢江水系與渭河支流最接近的地方,此處山勢較低,丹江的通航條件又遠比後世好的多,特別是在修了丹江水庫之後,更是可以直接通航到商州。
  而在商州上遊,通過修水閘之後,還能再往上通航。
  而在山嶺另壹邊,疏通石門至長安的灞河水道,也使得藍田到長安有了可通漕運的河道。
  雖然中間有十裏不到的山嶺無法挖通匯合,但經過挖低修整之後,在這壹段采用陸路轉運,聯通丹灞兩河,也效率大大提升。尤其是在這段不足十裏的陸路上,首次采用了軌道馬車來轉運之後,效率更是大大提升。
  采用雙向軌道馬車,大大提升運力,完全能滿足船運的貨物轉運。
  丹灞道的通航運輸雖還達不到西運河那麽的便利,馬車軌道轉運,也不如方城山埡口挖通通航這樣了得,但也依然讓山南和關中的運輸更加便利。
  特別是使得中京漢京和西京長安之間,更加緊密聯系在壹起。
  李超看著軌道上,數匹馬拉著壹長串的四輪車廂很輕松的走在軌道上,也不由的驚嘆連連。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