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

木子藍色

歷史軍事

  張超穿越武德四年,來到長安郊外灞上,成為了老府兵之子,但他卻只想做個悠閑的大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719章 三李

唐朝好地主 by 木子藍色

2018-7-3 18:54

  到了年底,各地的朝集使也陸續抵達京城。連北方幾道的宣撫使、大都督、都督、刺史等也都到了。
  到京的朝集使們,慣例要拜訪京中的宰相們。
  李家的大門門檻,最近壹段時間都快被這些封疆大吏們給踩爛了。
  年三十,李靖李績,這大唐帝國軍界雙璧、北方雙雄,也聯袂來訪。沏上壹壺好茶,閑聊幾句之後,二人也開始提出了拜訪的目的,他們想要李超支持他們明年的進攻突厥計劃。
  李靖個子很高,長的並不是那種虎背狼腰的魁梧大漢型,而是比較修長,穿著壹身錦袍的他,實際年紀都五十五了,倒更像是壹個老書生勝過壹個邊帥。與他的義兄虬髯客張仲堅相比,李靖看著老多了。
  滿臉的皺紋,胡子都有些花白。用李靖的話說,他以前在代北為將多年,後來戎馬半生,四處轉戰,不免就老的快了點。
  李靖也算是大器晚成,少年就成名,被舅舅大隋名將韓擒虎稱為兵家奇才。十六歲,就當了長安縣的功曹。但此後,卻壹直仕途不顯,官職不高,當的是些兵部駕部員外郎這樣的官職,直到四十余年,才出任馬邑郡丞,算是與統兵沾上邊。
  真正讓李靖開始軍界揚名,還是在加入了李唐之後,他作為李孝恭的副手,在平定東南的壹系列戰事之中,大顯身手,屢戰屢勝,攻無不破。
  而後,又得了李超的推薦,在新朝中被皇帝授為河東道大都督,兩次聯手李績出擊突厥,均取得驕人大勝。
  越發的讓大唐戰神之名流傳。
  與李超李靖並稱為大唐軍界三神的兵神李績,今年剛剛三十。正當而立之年,比李靖年輕了二十五歲的李績,功績地位卻並不比李靖低,甚至在大唐的資歷裏,還要高上那麽幾分。李靖還未封爵之時,李績就因為帶著李密地盤兵馬降唐,而父子俱封國公。
  此後在河南河北的戰場,雖然打了好幾個敗仗,還被俘過,可因為對大唐忠心耿耿,卻是深得李唐信任,尤其是當時的局勢下,這個手裏有地盤有兵馬的河南降將,十分重要,朝廷也不等閑對待。
  只是因為在李世民奪嫡壹事上,沒有直接支持,這讓他在新朝開始沒能如李超等人那般得到信任。不過也多靠李超支持,才得以繼續鎮守壹方。如今憑著實打實的功績,也算是在新朝武將之中,站穩了自己壹席之地。
  今天戰神和兵神跑來找軍神,三神齊聚首,倒不是要來論個兵法討論個戰陣什麽的。
  兩人壹番寒喧過後,直入主題。不為別的,就是想勸說李超支持他們明年向突厥反擊。二李壹在河東壹在河北,正是對抗突厥的最前沿。
  如今突厥內亂,狗咬狗打了大半年,還沒有分出勝負。上次二李越過長城,殺入陰山下,只搶了不少年羊人口,結果就被朝廷要求撤軍。
  撤回長城下後,幹看了半年的戲,二李都有些不耐煩。
  北方內亂,打的壹踏糊塗,多好的機會啊。
  他們也知道今年朝廷多事之秋,北方災情嚴重。但正因此,越應當出兵突厥啊。趁著突厥內亂,狠狠的搶他娘的。
  搶他們的牛,搶他們的羊,搶他們的駱駝,連他們的肉幹都給搶光。
  大唐在北方邊境屯著十幾萬兵馬呢,如果開戰,起碼總能以戰養戰,自給自足,不需要朝廷再費力供應吧?
  要是不搶,明年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北方幹旱,邊境上屯田也難啊。只靠自己放牧,哪及的直接去搶呢。
  關鍵還是現在好搶,要是難搶,他們也就不說這個話了。
  李超不是兵部尚書,但李超是檢校尚書左仆射、平章事,是政事堂的宰相之壹,還是太子太師,太子詹事,深得皇帝的倚重信任。
  他們深知,今年才剛二十五歲的李超,這位年輕的不像話,看起來更像是個富家公子的年輕人,其實在帝國中樞,說話非常有影響力。
  他們甚至明白,大唐這兩年對外的策略,其實大多是出自李超之手。李超說打,皇帝考慮也會慎重考慮。李超若說不打,皇帝也會聽取他的意見。就如上次朔方,李超說要打,皇帝最終便放權給他,大唐北方各道,都做好了準備開打。
  結果李超臨開戰,又說不打,皇帝最終也取消了開打的命令。
  李靖端著李家精致的白瓷杯,“這是邢窖產的白瓷?怎麽這般薄透,白中透青,品質大好啊。”
  李超笑道,“我從河北請的老窖匠,然後在江南西道的饒州新平縣,在那裏新建了窖燒瓷器,那裏有上好的瓷土。我們的工匠吸引了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優點,創制出了新的瓷器品種,就是這種青白瓷。”
  瓷器可是外銷利器,李超老早就打上瓷器的主意了。唐初,瓷器有兩大窖,河北邢窖的白瓷,和江浙越窖的青瓷,各有所長,非常有名。但李超可是深知,景德鎮才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瓷都啊,景德鎮的瓷器那才是外銷最有名最大量的。
  景德鎮青白瓷晶瑩滋潤,有假玉的美稱,曾經大量出口歐洲。
  李超從河北的邢窖和浙江壹帶的余姚等地的越窖請了許多瓷器匠人,在江西饒州昌江南後世景德鎮的位置上,興建瓷窖,幾經試驗研究,加上李超提供的壹些工藝技術,最終成功的燒出了青出於藍更甚於藍的青白瓷器。
  如今青白瓷窖所在的那個地方,也因此而興盛起來,成了壹座新興的小鎮,李超還取名景德鎮。
  李靖看著手裏如玉壹樣的青白瓷杯,心中感嘆著李超妖孽。壹面越發的堅定要說服李超,支持他們明年用兵計劃的打算。
  “文遠真是好本事,樣樣精通,不但用兵如神,這格物致知,商賈交易也都如此厲害啊。”李績笑著道,當年他眼裏的壹個後生輩,如今卻已經到了他需要仰望的高度了。
  “商場也如戰場,其實都是壹法通百法通的事情。來,嘗嘗我家茶莊制的這個武夷山大紅袍。這可是上等的烏龍茶,上好品質,看這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綠相間。香氣馥郁有蘭花香,香高而持久。此茶最是提神益思,能消除疲勞,生津利尿,解毒防病,消食去膩。而且這茶還耐沖泡,壹壺茶沖泡個七八次仍有香味。”
  “不過要品大紅袍,必須得按工夫茶小壺小杯細品慢飲的方式,才能真正品嘗到巖茶之顛的神韻。”
  李超是這個時代品茶潮流的引導者,過去人們煎茶,茶中添加各種佐料。制茶的技藝也是以蒸制的茶餅為主,李超帶來了炒茶工藝,甚至把茶味按工藝分成了紅綠青黃白黑花等各種茶,飲茶方式也改為沖泡為主。
  現在富貴人家喝茶,也早改為泡茶,僅這壹點,就讓李超十分得意,他改變了中國古代茶葉的歷史。
  冬日裏喝烏龍茶,當然得是功夫茶。
  李超也把功夫茶的這套帶來了,李家就有專門泡工夫茶的侍女,技藝早就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看她泡茶,那真是如同觀賞舞蹈壹般賞心悅目。
  “早知道文遠講究吃喝,卻不料如此的講究,喝壺茶,居然也有如此多的名堂啊。”李靖感嘆著,也不知道這話是稱贊還是什麽。
  不過李超就當做是稱贊了。
  這不叫奢侈腐敗,而是對生活的追求。人吃飽喝足之余,就不再只是滿足於溫飽了,就會追求更品質的生活,想吃的精致,穿的更美觀,這都是人之天性。
  壹道茶,其中包含著多大的產業鏈啊。種茶采茶炒茶賣茶,百姓種茶增加了收入,朝廷收茶稅增加了稅收,商人們販賣茶葉增加了利潤,而百姓喝到茶葉,也提高了生活品質。
  很多事情都是息息相關的,飲茶之風大盛,茶葉種植更多,甚至成為重要的外銷產品,同時也帶動著對外貿易,甚至是茶具等等產業的興盛。
  壹片茶葉,看似微小,其實卻非常的重要。
  “這茶確實味道好,給我來百十斤吧。”李績笑著說道。
  “百十斤?妳真當這是賣給突厥人的刀子茶啊?刀子茶妳要壹千斤我都能給,萬斤都不成問題,那茶葉反正就是連葉帶莖壹起拿刀子摘下來的,要多少有多少。但這可是武夷山大紅袍啊,壹年可沒多少。妳想要,我最多勻兩斤給妳,多了還真沒。而且妳若要這茶,還得派兩個侍女過來,讓我家茶婢教她功夫茶的泡法。”
  李靖倒是好說話,“那給我也勻兩斤。”
  李績卻道,“文遠啊,以前妳可是喊我李叔的啊,這關系就值兩斤大紅袍?”
  “現在我也喊妳叔,可也只有兩斤。”李超是不肯松口。李家茶莊多,各種各樣的茶,弄的是風聲水起的,李家茶的品牌是做起來了,但各種好茶,產量確實不高。
  李績笑道,“好吧,既然妳茶葉不肯多給,那妳拿其它的補償下妳李叔。妳替我們在政事堂上,把明年進攻突厥的計劃提壹下吧,這事妳多支持壹下就好了。”
  “李叔妳在這等著我呢?好,那事我會仔細的研究研究,然後寫個折子,拿到政事堂上,與諸位宰相和陛下壹起商議的。”李超很痛快的應道。
  這答應的爽快,倒讓李績和李靖有些意外了。他們之所以來李家,那是因為他們先前都上過好些道折子,提議用兵計劃了。
  可每次都石沈大海。
  這次來找李超,也是希望得到他的支持,借助他的影響力。想不到,李超還真的二話不說就應下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