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

木子藍色

歷史軍事

  張超穿越武德四年,來到長安郊外灞上,成為了老府兵之子,但他卻只想做個悠閑的大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400章 地振高岡,壹派溪山千古秀

唐朝好地主 by 木子藍色

2018-7-3 18:54

  柯青的易容術很高明。
  其實易容術也就是化妝術,柯青的化妝本事確實不錯,但對於李超來說,他在後世時可是見過更玄乎其玄的易容術。後世的許多姑娘,都有壹手高明的易容術。
  壹番化妝,李超由壹個長安新貴,搖身壹變成了壹個中年黃臉道士。悄悄從後門出發,張超騎著毛驢帶著化妝成小道士的柯青還有牽驢人柯慶上了街,向著秦王府而去。
  壹路之上,絲毫沒有人發現,這個有幾分仙風道骨的黃臉道人,居然就是如今名滿長滿的當紅新貴李三郎。
  李世民最近雖然被冷落,可再怎麽說那也是秦王,門前有些不比從前熱鬧,但來來往往依然不少人。
  張超壹個道士前來,似乎也毫不奇怪。聽說秦王最近都喜歡研究丹藥,很多道士前來獻丹。
  連王府的人都沒有認出來李超。
  秦王府就在玄武門北面不遠,王府建的很大很氣派,李淵當初為了把兩兒子弄出宮,也是花了不少力氣的。
  經過數道門禁,李超看到了侯君集和張亮二貨。
  兩人在隴西時,沒少到李超那裏打秋風,走的時候,李超還讓他們又順道賺上了壹筆,因此他們的關系還是可以的。
  “秦王相召,某特趕來相見。”
  “哼,妳說秦王召妳相見,有何憑證?”
  李超掏出壹塊玉佩,這壹路上他能輕易來到了這裏,正因為這塊玉佩。這不是壹塊簡單的玉佩,還是他在河北時李世民所贈,這可是壹塊龍佩,李世民曾經佩帶之用。
  侯君集壹見,也不由的面色微變,認真的打量起張超來。
  看了半天,他依然沒有認出這個道士是何方神聖。
  “地振高岡,壹派溪山千古秀;”
  侯君集情不自禁的接了下句。
  “門朝大海,三河合水萬年流!”
  “哎喲,是妳!”
  侯君集和張亮二人齊聲驚呼。
  “別驚訝,正是我,帶我去見秦王。”
  那句暗號可是張超之前跟李世民約定的,絕不會有其它人知道。因此兩人才驚覺來的居然是李三,可這完全看不出來啊。
  侯君集萬分佩服的帶著李超往裏走,在進入裏面壹道門時,公孫武達和劉師立這兩個李二的貼身保鏢也警惕的打量著李三。
  “這是何人?”
  “這位是李三郎啊。”
  “李三郎?是誰?”
  “公孫大哥,劉大哥,妳們二位當初在河北吃了我那麽多魚喝了我那麽多酒,這麽快就忘記我了?”李超笑著說道。
  公孫武達和劉師立如同見鬼壹樣炸了毛,盯著李超打量半天,最後才道,“妳是張超?”
  “嗯,我是張超,也是李超。”
  “哎喲,這易容術,了不得啊。”
  “快去通報秦王。”
  等李世民看到了黃臉道士李三時,也是驚訝萬分。
  “怎麽不但外貌臉膛變了,這身高身形也相差如此之大?”
  “因為我用了增高鞋墊,裏面還特意穿了壹件厚襖,於是就顯得高了幾分,還壯了幾分。”
  李世民嘖嘖稱奇,然後拉著張超往書房去。
  進入書房,裏面早有幾個人在。
  目光壹掃,發現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還有高士廉四個文官,另外還有兩個武將,是尉遲恭和秦瓊、程咬金、牛進達。
  沒想到秦瓊居然也來了,他還打算明天去拜訪秦瓊。
  這四文四武,估計是最受李世民所依賴的了。
  其它如劉弘基、殷開山、段誌玄、屈突通等也是李世民心腹,不過可能目標較大,這次沒叫過來。
  八人目光都盯著張超這個陌生人。
  等李世民說是李超時,大家都瞪大了眼。
  “三郎,今天叫妳過來,確實有些冒險,不過也是因為有非常緊急的事情,需要妳參詳。我們發現了壹個十分重要的情報,也許能夠扳倒太子。”李世民有些興奮地說道。
  張超坐到秦瓊的身邊,剛打過招呼。
  聽李世民如此說,有些驚訝。
  現在這個時候,居然還有這麽厲害的東西?
  杜如晦代替李世民解釋道,“我們在東宮的臥底傳回壹條重要的消息,太子派人暗中給慶州都督楊文幹送盔甲,還讓楊文幹向長安秘密派遣軍中校尉到東宮。這是謀反!”
  楊文幹,李超認識。之前還是東宮裏的壹員將軍,去年調任的慶州都督。而慶州,在長安的北面,隔著邠、寧二州,只有五百裏路。
  五百裏路,並不算遠,尤其是慶州是在關中之內,距離關中並沒有什麽阻礙,能夠相當迅捷的南下長安的。
  這是壹個相當重要的位置。
  而送鎧甲,這事情確實不壹般。
  大唐的律法規定,鎧甲、長矛、弩,這些都屬於相當重要的軍事物資,府兵都不能自備和私藏的,平時都是要嚴格的儲藏在武庫之中。
  哪怕是到了將校級別,也頂多能收藏壹兩副的鎧甲,多藏,那就是謀反之罪。
  就算是太子,如果要賞賜鎧甲給部下,那也得是在公開的情況之下。比如上次河北之戰,戰前,李世民賞賜了那些從軍的勛貴子弟每人壹套甲。其實不是李世民自己的鎧甲,他是以行軍元帥的身份,從武庫裏調拔的鎧甲,然後分賜出征勛貴子弟,這些都是經過了合法的途徑的。
  “莫非太子給楊文幹很多套鎧甲,而且沒有經過朝廷?”李超問。
  若太子只是送給楊文幹壹套鎧甲,那這事情算不得大事,普通人身上那是大罪,但對太子來說,算不得什麽。不過如果不止壹套,那事情性質又不同。再壹個,若不是公開的,那就更不壹樣了。
  李世民笑了,壹套鎧甲的話,他確實不會如此興奮。
  “妳猜猜是多少套鎧甲?”
  李世民此時居然還有興致讓李超猜迷。
  “我猜起碼是壹百套以上!”
  “不止,整整三千副鎧甲!三千副啊!”李世民語氣激動無比,就差是吼出來的了。壹副鎧甲私藏,那都能上綱上線,三千副啊,那是能直接把太子給弄死的大罪。
  “太子哪來這麽多鎧甲?”
  李超也被這個數字嚇了壹大跳,難怪李世民如此興奮。換作是他,也興奮啊,這何止是把柄啊,簡直就是核彈手提箱。
  杜如晦笑著道,“上次太子統率整個大唐精銳抵禦突厥,光他親自統轄的兵馬就超過了十萬。他跟突厥人也打了幾場硬仗,在上報軍資損耗的時候,故意多報了壹些,然後吞下了壹大批。這次他估計也是急了,派人準備送三千套甲給慶州的楊文幹,還要楊文幹派壹些精銳的軍官來長安,替他的長林兵訓練指揮。他這是準備狗急跳墻!”
  李建成這還真是狗急要跳墻的反應了。
  壹下子送三千副鎧甲,哪怕就算是三千套皮甲,也不得了啊。
  “殿下,這事可靠嗎?會不會是東宮放的煙霧?”
  “不會,妳放心,這事情是杜淹親自掌握的消息,他現在去接頭去了,消息絕對是可靠的。”
  原來是杜淹啊。
  杜淹是秦王府十八學士之壹,還是杜如晦的叔父,大儒王通的親傳弟子。
  杜家是京畿名門,與韋氏並稱韋杜。
  早年,杜淹的父親是隋朝的河內太守。年少時杜淹就非常聰明,還拜在河東大儒王通的門下。不過這人有些聰明過頭,喜歡走歪門斜道。
  他曾經跟好友韋嗣福說,皇帝喜歡用隱士,咱們也去終南山當個隱士吧。結果後來隋文帝知道了此事,非常生氣,直接把這兩個搞歪門斜道的家夥流放到了江南。
  後來憑著家世,又回到了長安,還慢慢的壹路做到了隋朝禦史中丞的要職。
  隋末天下大亂,杜淹在洛陽當了王世充的官,還非常受重用,做上了吏部尚書。因為家族內部的壹些紛爭,杜淹跟侄子杜如晦兄弟幾個關系不好。便在王世充面前說杜如晦兩個兄弟的壞話,導致了壹個被殺,另壹個被關押也差點餓死。
  後來王世充降,杜淹歸唐,本來杜如晦也想殺了這個族叔的,還是他的兄弟杜楚客以德報怨替他求情。
  杜淹到了唐朝後,壹開始是準備去投太子東宮的。結果杜如晦聽說之後,就向李世民建議把杜淹請到天策府來,授他壹個官職。
  理由是杜淹這個人,滿肚子的壞子,最擅長陰謀詭計。若讓他去了東宮,肯定是個麻煩,不如把他留在天策府。
  李世民采納了這個建議,搶先壹步把杜淹拉進了自己的府邸。杜淹也不愧他的名聲,在秦王府幹的就是臟活,他專門負責的就是臥底間諜刺客這些。
  什麽收買人、安插間諜眼線,什麽賄賂、刺殺什麽的,都是他負責。
  現在杜淹是天策府兵曹參軍,文學館學士,還是翰林院學士。
  杜淹搞回來的情報,很可能是真的。
  歷史上好像也確實發生過楊文幹謀反之事,但是他記得這件事情最後雖然鬧的很大,但太子可沒有因此被廢,李世民也沒有因此上位。這說明這件事情沒有這麽的簡單,不管過程是什麽,反正結果不會如李世民他們樂觀期待的那樣。
  “殿下,我覺得不必對此事抱太大期望,還不如專註我們自己的計劃!”
  李世民驚訝,然後搖頭。
  “不,三郎,妳也許不明白這三千副鎧甲的重要性,這不是三千副鎧甲,這是確切的謀反證據。只要事情壹捅出來,太子肯定要被廢,他居然敢暗中謀反,陛下這次絕不會再護著太子的。三郎,這是我們的機會,直接借此事扳倒太子,我們不再需要玄武門之變了,不用那麽冒險,扳倒太子,我就是太子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