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

木子藍色

歷史軍事

  張超穿越武德四年,來到長安郊外灞上,成為了老府兵之子,但他卻只想做個悠閑的大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56章 張體

唐朝好地主 by 木子藍色

2018-7-3 18:54

  長安城裏悄悄的新開了壹家店,張記書坊。
  沒有什麽特別的宣揚,就在東市的福滿樓酒樓邊上,門面不大。孔穎達和陸德明從福滿樓出來,意外發現這家書坊。
  “上次過來還沒這家店啊?”臉色通紅的陸德明停下腳步道。
  孔穎達也打量著這家小店,“確實沒見過,不如進去壹觀。”
  讀書人總是好書的,何況陸德明和孔穎達都是壹代大儒。兩人都是少年成名,如今都是近五十歲的年紀,現在都是太學博士。
  就在年前,天策上將秦王李世民在王府旁邊開了壹個文學館,請了十八位名士入館,以本官兼任文學館學士。陸德明和孔穎達是太學博士,正六品上,因為是當世有名的大儒,也被請入文學館,成為秦王十八學士之壹。
  進門,有鈴鐺響起。
  “歡迎光臨!”
  進門就是壹個櫃臺,但與尋常店鋪裏的櫃臺又不在壹樣。櫃臺不高,也就半人高,後面坐著壹人,見他們進來,立即起身壹臉笑容的打招呼,還躬身行了壹禮。
  孔穎達點頭回了壹禮,覺得這小店店員挺不錯的。
  不過他很快就為書店裏的布局給吸引了,經過門口的櫃臺往裏,不大的店面兩邊靠墻全是壹排排的書架,中間則是平鋪的壹個很大的木板桌面。
  “好多書!”
  陸德明感嘆著道,兩邊的架桌,中間的書桌上,全都擺著書。
  壹股極好聞的墨香彌漫在這個屋裏,對於讀書人來說,這是最熟悉也最好聞的味道。
  孔穎達也有些驚訝,這書店裏的書確實多。這麽多書架書桌,起碼得有千本以上。
  連忙走到壹個書架前,發現這上面的書也都不是尋常的卷軸和冊頁,而都是用線裝訂的書,類似冊頁,卻是裝訂在壹起的。
  書壹排排的擺在書架上,書脊上還有書名。
  “這個裝訂方式挺不錯的,尤其是書脊上還寫了書名卷數,這個好,查看起來方便的多。”
  《毛詩傳箋》
  孔穎達驚訝的發現,他面前的這本書居然是毛詩傳箋,這可是東漢經學大師鄭玄所著。這可是本好書啊,毛詩是詩經中的壹種,詩經是儒家經典之壹,是周至春秋時代詩歌的總集,傳由孔子整理編纂。
  到漢代時,說詩的有魯人申培公,齊人轅固生和燕人韓嬰,合稱三家詩。但後來由漢代毛亨作傳的毛詩,流傳更廣。東漢鄭玄曾對毛詩加以箋註,就是為毛詩傳箋。
  對於儒者來說,詩經是儒家經典之壹,而毛詩則是詩經如今流傳最廣的版本,鄭玄的這本毛詩傳箋是對毛詩最有權威的解讀。
  打開書,更加讓孔穎達驚訝了,這書好幹凈整潔,字體似正楷又不同,每個字橫豎粗細相等,筆畫秀麗,字形呈長方,清秀美觀。
  孔穎達還從沒有見過這種字體,翻看幾頁,發現全書都是這種字體,每個字都大小壹樣,好像壹個模子裏刻出來的壹樣。
  “德明,妳快來看。”孔穎達忍不住叫陸元朗。
  陸德明手裏也捧著本毛詩傳箋,壹臉的興奮之色。
  “這兩本書居然壹模壹樣。”
  “是啊,壹模壹樣,這怎麽做到的?”
  兩人壹人拿著本毛詩傳箋,然後壹頁頁的翻對,發現兩本書完全壹樣。
  “這個字體,從沒見過。”
  “我也沒有見過啊,似正楷字,又不壹樣。”
  兩人國子學博士,站在那裏,激動的臉色通紅。“掌櫃的,過來壹下。”
  掌櫃的鄭安倒是很平靜,書店剛開三天,進來的客人不少。每次這些人都會如他們壹樣的充滿驚訝,甚至是興奮萬分。鄭掌櫃也讀過些書,要不然也不會被安排到這家書坊做掌櫃。他能理解這些客人們的震驚心情,當初他第壹次看到這些書的時候,也壹樣驚的不行。
  鄭安覺得今天這兩個客人肯定身份不壹般,他們衣著不凡,而且舉止有禮物,最重要的是這兩人身上有股濃濃的書卷氣。
  “掌櫃的。”孔穎達很客氣,“這書不是抄寫的吧?”
  “我們這是雕版印刷的書,全天下如今也是獨壹家。”鄭安很自豪的告訴他們。
  “哦,雕版印書?掌櫃的,可以跟我們詳細的說壹說嗎?”孔穎達微笑著道,心裏卻是更加激動好奇了。
  “雕版印刷就是刻版,然後跟印章壹樣的印刷出來。”掌櫃的很簡潔的介紹,這個介紹形象直白,能讓客人明白意思,但又不會過多透露出印刷的機密。
  “果然是壹個模子裏刻印出來的啊,我還有個問題,這個字體是何人所書?”
  很多讀書人壹開始都是臨貼,學習那些有名的書法大家。但有些厲害的人,也會創出自己的風格,形成自己的自體,甚至開宗立派。而他們手裏拿的這書裏的字體,就是他們從所未見過的,似正楷又不同,已經可以稱之為開宗立派的風格了。
  “這種字體,稱為雕版印刷體,是由我們家郎君專為雕版印刷所創,因此我們也習慣稱為新張體字。”
  “新張體字,難道還有壹個張體字?”陸德明更加好奇了。
  “確實還有張體字,我們書坊壹開始雕版的時候用的是行楷字體,但行楷雖然更加流暢好快,可雕版之時卻更難。後來我家郎君便創出了張體字,類似於正楷,但筆畫有粗細變化,橫細豎粗,未端還有裝飾的字腳和襯線,點撇、捺、鉤等筆畫有尖端。”
  “後來我家郎君又對張字體加以改進,使得字體橫豎粗細相等,更加適合於雕版,且印刷後筆畫秀麗更加清秀美觀的新字體。我們把原來的字體叫老張體,後來的叫新張體字。”
  這下孔穎達兩人對這個能創出雕版印刷術,甚至還專門創出了老張體和新張體字的人更加感興趣了。
  “請問妳們家郎君是何人?”
  ‘灞上張家張三郎,也是白鹿書院山長。’
  “難道是寫出三字經的張三郎?”陸明德大聲的問道,“真的是他?”
  孔穎達也覺得不可思議。
  鄭安笑笑,“我們家郎君不但寫出了三字經,還寫了名滿長安的張氏家規呢,甚至他編纂的資治通鑒也壹樣受人贊嘆不已,稱之為與史記可並論的兩大史書,讀史不可不讀之書呢。”
  “真的是張文遠,嘶!”
  兩人都忍不住直吸冷氣,這個張文遠,是妖孽嗎?孔穎達和陸德明都是國子學博士,且都是少年成名。但他們的少年成名,孔穎達在鄉裏授課教學十年,大業初,參加科舉,明經科高中,那時都已經三十二歲了。
  此後他當了幾年河內郡博士,楊廣征諸郡儒官,集於東都,孔穎達與各方名儒辯論,壹舉奪冠,補太學助教,真正的天下揚名。可那個時候,他都三十六了,當時陸德明也是脫穎而出的少年才子,可也壹樣都三十多歲了,都快四十了,可在當時,卻是天下稱贊的年青名士。
  但與如今的張文遠壹比較,人家才真正的少年名士啊。今年好像才二十二,書都編了幾本了,更別說如今居然還弄出了雕版印刷和這開宗立派的張體字。
  “我記得好像聽說過張文遠書法極差啊?壹筆毛筆字不堪入目。”陸德明疑惑的道。
  “我家郎君確實不太會寫毛筆字,但那是因為他以前跟著高僧三藏大師學習之時,三藏大師教他用鵝毛筆寫書,因此我家三郎雖不擅毛筆,但卻擅長硬筆書法。這張體字,其實就是硬筆字體。”
  “硬筆書法?”
  兩人再低頭去看手裏書上的字體,確實有些道理啊。橫豎粗細相同,毛筆字還真不是很好寫這種字體。
  “店家,這毛詩傳箋多少壹本?”
  詩經有三百零五篇詩,因此以往也稱為詩三百,漢代列為經。毛詩有傳,毛詩傳箋又加註解,因此字數很多,張家書坊雕版印刷的時候,又加入了標點符號,整理排版,使得這全套書超過二十萬字。
  全書依然是按鄭經毛詩傳箋分為二十卷,每卷萬余字。
  “這兩位客官,我們這書是按套賣的,壹套共二十卷,壹卷壹本,共有二十本。每套價格是壹萬兩千八百八十八文錢。”掌櫃的笑著回答。這個價格是三郎定的,有零有整,平均壹卷是六百多錢。
  挺貴,但若比較起手抄價格來說,就要便宜多了,請專門的抄書人抄壹卷得壹千錢,二十卷得兩萬錢。
  張記書坊的書算起來還算便宜的。
  孔穎達倒是買的起,可想想還是貴啊。將近十三貫錢啊,壹般人哪買的起。
  “我們也可以提供租書服務。”鄭安適時的道。
  “租?”
  “沒錯,可以成套租也以單卷租,單卷租壹天只要五文錢,壹套租壹天是壹百錢。壹次最多租七天,不過租書得付押金,若書有損毀汙壞遺失,得視情況扣押金。”
  孔穎達兩人覺得這租書倒是不錯,壹般的讀書人可以分卷把書租回去,然後抄寫,若抄的快點,壹天抄壹卷,每卷只需租壹天,也就才五文錢,二十卷分卷租回來,也才壹百文錢。比買書便宜百倍。
  “二位要租還是買?”
  孔穎達自己倒是更願意買壹套回去收藏,這書他看了幾遍,越看越喜歡,線裝訂,壹整套書還有壹個木匣子。而且每本書裏還有目錄頁,子裏有頁碼,且這些書居然還都有了標點符號。
  最關鍵的是這書幹凈整潔,他仔細看了幾篇,壹個錯字都沒發現。
  良心之作。
  “買壹套。”
  “我也買壹套。”
  近十三貫壹套,可兩人都沒猶豫。
  孔穎達想著,也許回頭可以讓國子學的學生們過來這裏租書回去抄,這店裏的這版毛詩傳箋很好。
  “店家,還有其它書嗎?”
  “目前我們店裏還有三字經、千字文、上下三千年以及資治通鑒的周紀五卷秦記三卷,另外還有法華經、四十二章經以及道德經。”掌櫃的如數家珍。
  孔穎達讓掌櫃的把每套都拿過來看了看,最後沒忍住,把這些全都買了壹套,連佛經都買了,實在是這雕版書太好了,他要買回去收藏。
  “掌櫃的,資治通鑒若是出了後面的新卷,壹定要來通知我。”
  拿著資治通鑒的周秦八卷,孔穎達不忘記告訴掌櫃的,有後續卷出了要第壹時間通知他。
  結賬的時候發生了點小尷尬,孔穎達和陸德明壹人買了壹堆書,壹算賬,得三萬多錢,兩人身上都沒帶這麽多現錢。
  “這書先放這裏,我馬上回去拿錢。”孔穎達讓陸德明替自己看好書,然後他急匆匆跑回家去拿錢去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