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注册新用户 关闭

找回密码

手机用户推荐选择

下载杏吧APP 看片更便捷

唐朝好地主

木子藍色

歷史軍事

  張超穿越武德四年,來到長安郊外灞上,成為了老府兵之子,但他卻只想做個悠閑的大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394章 何不代唐

唐朝好地主 by 木子藍色

2018-7-3 18:55

  開元三年。
  五月。
  壹條大帆船自漢江駛入禦河,船帆上那巨大的紅色九頭鳥紋章,是那麽的顯眼。
  張超站在船頭,撫著船舷感嘆,他還是回來了。
  壹個月前,他接到家中急報,老鐵槍重病。
  張越兄弟幾個,將老鐵槍從燕北送回了漢京醫治。
  可就連漢京最好的禦醫也宣布束手無策,爪哇郡王已經七十多歲了。早年間征戰不休,身上留下太多創傷,雖然後來保養不錯,可此時也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時候。
  老鐵槍倒是很灑脫,用他的話說,本來他早死在河北了。是張超千裏迢迢趕到河北用神藥治好了他,讓他又續命快二十年。
  這輩子對他來說,足夠了。
  什麽福都享過了,了無遺憾。
  接到信後,張超立即交待好呂宋的事務,然後乘船回京。
  壹路披星戴月,日夜兼程,終於回到了漢京。
  這幾年,張超和老鐵槍相處的時間比較少,老鐵槍大多數時間都在經營著他在遼西青龍的領地。
  “禦河沿岸,越發繁榮了啊。”張超感嘆著。
  從漢江到漢京的這二百余裏,那條河已經疏浚的越發的寬闊和深了,白帆點點。沿岸也到處都是壹個個的村子、鄉集、城鎮。
  遍布碼頭。
  這段河流,被稱為禦河,稱的上是最繁華的壹段水路。
  漢京以及周邊的大量商鎮,使得這塊平原上人口眾多,有數百萬之巨。這麽多的人口,必然消費極大。
  而在這個時代,由於交通運輸的問題,使得許多商品都是本地生產加工。
  甚至別的不說,蔬菜瓜果和肉禽蛋等,就主要是在京畿生產的。
  尤其是緊鄰著禦河的這壹線,交通運輸方便,使得這周邊的田,現在基本上都是種菜種瓜果的,養殖業更是大興。
  據說這壹線有數百家養豬場、養雞廠、養鴨、養鵝場,為京畿提供著充足的豬肉、禽蛋。
  沒有冷凍技術,想從更遠的地方運豬肉進京,這是不現實的。而運活豬,同樣艱難,成本高。因此在緊鄰京畿,靠近運河的地方搞養殖,是最劃算的。
  而因為這些養殖業的大興,京畿周邊的土地除了種菜以外,種的最多的就是土豆、玉米、紅薯、大豆,因為種植這些可以餵豬。
  規模化的養豬場,不同於家庭養殖,還能隨便哪扯點豬草就能養豬。規模化的養豬場,必須得有飼料,而大豆紅薯這些養豬,是成本較便宜,又比較能讓豬有營養快速出欄的。
  壹個並不算大的京畿地區,每天消耗掉的糧食還能從遠些的地方運來,可新鮮的蔬菜瓜果,以及豬羊肉、禽蛋等卻得就近供應。
  工坊林立、商鎮遍地,沿河到處都是碼頭,河上船來船往,岸邊都是蔬菜瓜果種植還有那遍地的養殖場。
  過去沒什麽人願意吃豬肉,如今京畿的豬肉消費卻遠超過羊肉。
  “都是市場規律,有需求就會有供應。京畿百姓發現種菜比種糧劃算,於是就都種菜。不靠河的地方,賣菜不方便那就種土豆紅薯賣給養豬場。河裏船多,於是碼頭也就多了起來,大小的商鎮也多起來。許多商人,都直接在京畿附近建立工坊,生產各種商品供應京師,節省運輸費用,同時這邊的需求也更大,甚至可能材料更充足,生產成本也低。”
  很多東西,並不需要太大的幹涉,他們有自身的規律。
  聽說有禦史曾經上奏,說京畿肥沃的平原,現在卻沒有幾畝地種糧食,說大家都追逐商利雲雲,還說要禁止京畿的土地去種植太多的水果蔬菜,禁止養太多豬羊雞鴨等。
  結果他的奏章,被許多官員噴的體無完膚。
  朝廷現在糧食是充足的,加上東西運河以及長江、黃河還有許多新開通的陸上道路,許多糧食運輸要方便的多,到處都是糧倉,朝廷還得經常把吃不完的舊糧拿出來平售,賣給商人釀酒,甚至是餵牛馬餵豬餵雞鴨呢。
  京畿地區的工商大興,市場繁榮,朝廷壹年都不知道要從這裏面收多少稅。甚至正因為有了這些大量的工坊以及養殖場等,漢京這麽大的都城裏,生活的成本才沒有太高。
  漢京百姓的菜籃子很豐富,每天都有充足的果蔬肉蛋供應,價格還不便宜,各種其它的生活用品也很充足不貴,漢京百姓的生活幸福度可是很高的,而這些低生活成本,正利益於京畿的這個龐大的供應鏈。
  “最近朝堂上不是很太平。”
  柯慶在壹邊道。
  他比張超先回來,對漢京的局勢有更清楚的了解。
  “什麽時候朝堂又會太平,這是權力的中心,自然永遠不會停止鬥爭。”
  張超雖在外,但對漢京局勢很清楚。
  其實他不在意承乾時不時的要搞點事情,對張超來說,現在局勢壹直都還在掌控之中,因此承乾鬧就鬧,反正不會危害大局。
  “我知道,蘇烈其實壹直都想支持妳代唐,和他壹樣想法的人不少,軍中不少將校都會支持妳。”
  張超笑笑。
  “孟子曾經和齊王說過壹段話,當年齊國趁秦楚交戰之時,在燕國內亂期間,發兵攻燕。壹路勢如破竹,攻占了燕國。本來壹開始燕國的百姓很高興齊國出兵,因為當時有個傳統,諸侯會幹涉別國,在別國內亂之時出兵,那叫禁亂隊暴,恢復太平。”
  “正常情況下,平定內事後,會扶立壹位該國新君,然後撤兵。可是當時齊王攻下燕國後,卻並不撤兵,而是要吞並燕國。這在當時可是極少見的,畢竟燕國是大國,大國之間,往往只削弱而不吞滅。”
  “本來齊軍入燕的時候,燕國百姓簞食壺漿夾道歡迎,認為他們是仁義之師。可當齊王不撤軍後,燕國百姓卻都紛紛起來攻擊齊軍。孟子對齊王說的那番話,就是針對此事。如果齊王在攻破燕國後,立壹個燕國新君,然後撤兵回國,則燕國百姓會壹直感激齊國,甚至齊國也能因此獲得對燕國的控制影響權。”
  但齊王沒有聽孟子的,而是想吞並燕國,結果最後非常狼狽的撤出。
  “我曾經與大家兩度扶立天子不假,但我只是那個策劃者。”
  蘇烈等壹部分人認為,張超有實力代唐,自己稱帝。張超卻很清楚的看到,事情絕不是這麽簡單的。
  護法之戰,南軍勢如破竹,那並不是他的聲望大,而是保扶太子承乾。
  眼下張超能控制大唐局勢也不假,但又不完全如此,褚遂良、岑文本甚至是秦瓊、程咬金等這些人,都支持他,是因為眼下這種局勢對大家都有好處。
  就比如推行分封。
  張超和大家的關系,不是主從,而是盟友。
  他們有著共同的利益。
  “教頭,妳說大家是更願意看到現在這種局面,還是願意看到壹個如太上皇那樣的強勢皇帝出現?”
  柯慶想了想,“對諸侯們來說,眼下的局面當然更好。”
  “沒錯,對諸侯來說,眼下這種皇權受到限制的局面對大家的利益更有保障。而另壹方面,支持皇帝的人,忠於大唐的人依然有不少,甚至是百姓商人們,也對如今的太平很滿意,沒有幾個人真願意打仗。”
  張超現在是最大最強的壹路諸侯,是諸侯領頭羊,大家跟隨他沒錯。
  可那是因為他是諸侯,為諸侯們壹起努力限制皇權,維護大家的利益。
  如果張超自己要當皇帝,那麽諸侯中有幾個真正會支持他的就不好說。
  許多人都不願意眼下的這種平衡局面被打破,張超如果稱帝,以他的實力諸侯可能會控制不住,到時別說什麽限制皇權,可能又回到了貞觀之時。
  開國皇帝的權力是最難限制的。
  再說壹朝天子壹朝臣,新朝建立,必然會有大批的舊王朝得益者受損。
  除非張超有決心,打他壹個稀巴爛,再建秩序,重新壹統。
  但這裏面的代價呢?
  就算張超自己願意君主立憲,可別人會相信嗎?
  如果他代唐,那麽眼下最後壹點脆弱的和平也就維持不住了,必然會有戰爭的。
  “當不當皇帝其實並不要緊。”張超道。
  柯慶搖頭,他無法理解這種想法。
  “不當皇帝,如何保證妳設想的這些制度的延續?”
  “當了皇帝就能保證延續嗎?權力從何而來,又如何保障的?”
  權力的本質是什麽?
  就好比李淵李世民都曾經是皇帝,壹言九鼎,可為何最後失去權力?歷史上這樣的皇帝可不少,比如說玄宗李隆基,幾十年的皇帝,權力已經達到頂峰,可為什麽安史之亂壹起,太子登基,將他尊為太上皇後,他的權力就失去了呢?
  又或者說,歷史上唐朝壹直有後宮幹政和太監把持朝政的傳統,這些皇後、太監們,又是怎麽把握的權力?
  “我不是就那麽的不想當皇帝,我只是不想因為我的欲望而毀了這太平盛世!不當皇帝,當壹個國王,也挺不錯的。”
  “我還是不能明白。”
  “教頭,我們是那開創的壹代,歷史上每隔壹段時間,總有這樣的開創者。就好比周公制禮,他開創的那套禮制,可不僅是在周朝推行,而是自周以來,壹直到如今,都是中原王朝的法理根本,分封、宗法,種種禮儀制度,奠定國家、朝廷統治的根基。”
  “壹千多年了,今天我們華夏走到了如今這壹步,是過去從不曾經到達的頂峰。前面沒有人走過,後面的路只有我們自己摸索著走,新的時代,新的制度。如果永遠恪守前規,那我們也不可能超脫前人,只會在千年前先賢劃下的圈子裏重復循環,不斷的治亂循環,二三百年壹次。若要超脫,我們必須得有創新,得走自己的路!”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