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对决

河南王平

玄幻小说

内容简介
48年下旬,解放军368团在开封、郑州战役胜利后尾追国民党残部至黄河北 ...

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AA+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

             

第十四章

喋血对决 by 河南王平

2018-5-28 18:50

第五章 林高参(1)
  国军67师在黄河北岸鹞子沟伏击共军得手,将古堡城这一座默默无闻的小城拉入囯人视线。南京政府极看中这次局部军事胜利的政治价值,开动全部御用宣传机器大肆宣扬国军取得“河沿大捷”。《中央日报》、《大公报》等报刊以头版套红标题,连篇累犊地大肆吹嘘:国军挥戈鏖战,以寡敌众,挫败共军嚣张气焰,重创共匪主力,国民不胜雀跃。此役一举消灭共军一个师,俘敌近百,缴获枪支弹药无数。共匪死伤愈千、尸横遍野,打破了自“辽沈战役”以来,共军不可战胜的颓废论调。
  《扫荡报》:“是役,我军以寡敌众,以弱击强,卒赖将士忠勇,鏖战竟日,大获全胜。共匪大伤元气,残余溃散。国军俘获匪官兵数百人,枪支弹药不计其数。喜讯已传谕人民周知。不出一、二日,国军即可肃清黄河沿岸残敌。”
  蒋介石闻讯后高兴得眉飞色舞,这是他在这两个月来唯一露出的笑容。“黄埔的不屈精神重现!自东北四平战役以来国军取得的最伟大的胜利。”他的声音沙哑而疲惫,对待从室参谋大嚷道:“快!通令嘉奖戴煌师长、肖德森参谋长及徐剑光等诸位将领。命军令部次长林蔚开列有功官兵名单,拨款犒赏。”蒋总统命令把从战场上缴获的共军武器空运一些,摆在南京火车站广场上展览,以鼓舞士气。他觉得这次嫡系部队算是给自己挽回了些面子。
  国防部长何应钦贺电:时阅捷报,无比欣愉。弟逆势求胜,为国军雪耻,兄得以略慰矣。望先挫其势,后除其根。吾弟及67军赤忱忠勇,乃民众之救星也。
  参谋总长陈诚命拨付军饷10万,派飞机向古堡城空投一批风干鱼、美式面包和熏火腿。
  太行山驼峰岭下古堡城。
  戴煌带着作战处长郭庚和两个卫士,驱开车到城北山居高观察地形。卫士连长纪毅手提美制“柯尔特”手枪警惕地护在左右。
  纪毅原是冯玉祥西北军的一个中校营长,当年在作战中他一次打死十几个中央军官兵,还用大刀片劈死67团一个连长。67团官兵咬牙切齿发誓要活捉纪毅给他开膛破肚,挖出心肝祭奠连长。纪毅受伤被俘后极度恐慌,害怕遭到报复。团长戴煌却以调换卫队连为名,下令从俘虏中挑选纪毅等人担任贴身卫士。当晚,戴煌毫无防备,鼾声大起。纪毅由衷感激。从此,他自降军衔,从中校降到上尉,死心塌地护卫戴师长。
  “城北紧靠太行驼峰山,海拨1300米,其山势突兀、险峻挺拔。山脚缓坡处有始建于东汉的吕祖庵、龙王庙。正东南是九曲黄河屏障,往西是函谷关、潼关。古堡城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位于豫晋陕交界,控制豫陕要道,进可进犯中原,退可固守陕晋,是一处理想的军事据点。历代兵家都曾在此建堡屯兵。”郭庚滔滔不绝。
  戴煌感慨:“唉!青山延绵人影疏,抗战甫胜,内战又起。中原屡经战乱,被战火翻来覆去烤成了糊烧饼。”
  古堡城有近3000年的历史了,明朝以前这只是黄河古渡口一个戍边、收税的山寨。李自成逐鹿中原时因山寨修筑众多防御堡垒而避免遭到像周边村寨那样的血腥屠戮,并由此得名。至今还有一处寨子叫闯王城,传说是李自成观察地形、指挥攻寨墙的堡垒。到晚清民初时,黄河道和东西冲衢的马道让这里成南北商埠、东西贸易中转地,其煤炭、黄金、烟土和土特产交易量极大。古堡由单一军事功能改为城镇。
  戴煌登上北山文峰塔,举目俯瞰全城。
  黄河从城外不远处蜿蜒东去,像一条黄色巨蟒被东、北两方向的山崖困住,恼怒地直奔东南方向。东面的一部分、北面全部都是层峦叠嶂的悬崖峭壁,无上山之路。长方形古城依地势而建,呈北高南低布局。东、南面有防流匪、刀客而结寨自保建起的石砌拱券洞式寨门,厚重的木门,布满铁蘑菇钉。城墙用黄土灌浆夯实,坚固性比砖石墙还好,雉堞(城墙上掩护守城人的矮墙),望楼大部分完好。城墙外有宽约3丈,水深1丈多的护城河。城内外到处隐约可见在抗战时期修筑的国防工事。钢筋水泥碉堡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只是早已淤泥堆积、枯草遍布。
  “坡下路口那个黑乎乎的是什么东西?”
  “古炮台遗址,石座上有一台前装药、有调整角度炮耳、尾环的铸铁炮,炮管壁很厚,炮口有残缺。射程约500米吧。”
  “北山居高临下,视界开阔,重炮营可以在此大显身手。”戴煌有一种江山在握淡看风云的意境。
  “县志上说,古堡城墙高二丈一尺,青石基厚丈半,全城有东南西三门楼和四个角楼,箭垛三千,十二座敌台。南门为正,城南临黄河弯儿。古时,该城是北靠晋绥、西通陕甘的必经之路,具有拱卫东京洛阳、西京长安和卫戍开封的关隘作用,凭山势险峻借关卡向过往商旅征税。是控制人口流动、调节物资流通等诸多职能的京畿重镇。宋朝时期这里因是驿站,又是由军事堡垒逐渐变成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的古堡城。你往北山看,崖上还有一段战国时期修筑的魏长城,建有关城、道路、障塞、烽燧等设施。”郭庚向北指着嶙峋的驼峰山说:“东、北两面皆是10多丈深的悬崖峭壁,石壁如同刀削般的奇陡。南面是一段河床。关隘虎啸口位于城北,恰似一扇窄门,是连绵太行山这道天然屏障的唯一谷口,从开封、郑州和洛阳入晋至潼关、运城必经此地。黄河水冰刺骨,河底淤泥陷脚,易守难攻。翻越峰峦叠嶂的太行山后,就再无大的险关。”
  戴煌随口应了一声。“真不愧称‘天下要冲’。”他心想:“难怪中央军刚到晋界,阎锡山就慌了手脚。”
  “据情报,共军主力南动,向西、北不动。若我军能充分利用太行山险地设下防御阵地,可让共军对陕西胡宗南、山西阎锡山部投鼠忌器,有旁顾之忧。”
  远处兀立着参差不齐、灰石砌成的古碉楼、堡垒。斑驳凸凹和布满弹洞城墙让人感受到几百年风雨沧桑留下的刻痕。仰望那坚固的碉堡、寨楼,并不让人恐惧,而像立正致礼的卫兵。
  戴煌在想,阎锡山居心叵测,让晋军封锁驼峰岭入晋通道,意存坐观虎斗。考虑到阎长官一向擅于算计,即便是67师恃武力强行闯进晋界,部队没有地盘,发展空间有限,恐怕也只有仰人鼻息的份儿。当年在卢沟桥事变中孤军抗击日军的二十九军,沿黄河西撤进入山西后,除黑洞洞枪口戒备外还备受阎锡山排挤,军长宋哲元最终被逼的精神失常了。唉!以其久居在他人屋檐下,还不如开劈一块属于自已的地盘。根据国防部二厅及空军侦查情报,基本可以判定中原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在短时期不会与彭德怀合兵犯晋。这样,在黄河流域就行成一块真空地带。古堡城远窥山东,近控中原,背靠山陕。古人说过,谁占有中原,谁就能控制天下。何不。,他若有所思,心中已有进退方略。
  残雪压枯草,寒风吹残柏。戴煌和郭庚都把军大衣毛领竖起,裹紧脖颈。
  戴煌腹案已渐成雏形,原本计划是在鹞子沟设伏,给尾随共军点颜色看后,迅捷撤入晋境。可现在他决定暂不翻山入晋,拟屯兵古堡城,将67师嵌在豫、晋、陕三角地带,北扼太行,南控黄河,可进可退。自古中原沃野千里,是王霸之地。进与共军逐鹿中原,退可暂做一处诸侯。
  “师座”。
  “嗯”。
  “离此地不处有个鬼谷村,相传是战国纵横家鬼谷子先生的出生及修道、授徒之地。他的两个有名学生是苏秦、张仪。战国后期很多叱咤风云的人物都出自其门下。如:孙滨、庞涓、乐毅、毛遂、商鞅、李斯等。”
  “哦?”戴煌颇有兴致,挥手说:“走,去看看。”
  纪毅招呼几个卫士紧随其后。
  在67师进入古堡城后召开的首次军事会议上,出乎戴煌预料,一直督促北撤退入晋绥的肖德森大力支持固守城池。
  “志辕兄高见,所言极是。”鹰鼻鹞眼的肖德森感慨说:“长官绝不能入晋后交出部队回南京。古代有句名言‘重耳在外而安,申生在内而亡。’”停顿一下,他意味深长地说:“古堡城围墙坚固,护河半封,前后皆为天然屏障,易守难攻,是王霸之地。此地乃晋陕豫三省交界,东有虎牢关之隘,西有崤函之险,南有黄河天堑,北有太行山屏障,东近巩县兵工厂,南距京汉、津浦、陇海铁路不远,背靠阎锡山的晋绥,西与胡宗南的甘陕呼应,可攻可守,真是个割据自雄的好地方!”肖德森阴笑了一下,又说:“我们有精兵在握,还有从郑州逃出的绥署所辖的暂编51师和72师、36师残部,再加上保安团等有3万多兵马。”他总结说:“我军不妨屯兵于此,静观时变。”
  徐剑光的发言更赤裸裸:“方今天下鼎沸,英雄角逐。与其退入晋界偏安一隅,不如利用古堡城和黄河地势与共军决战。我67师拥兵数万,若控制中原,谁奈我如何?天与不取,必受其祸。若立足中原,可以睥睨天下!”
  只有二师师长白培中捻着衣角发牢骚:“荒城颓池,草枯水冻,若屯兵日久必兵疲粮尽,无异饮鸩止渴。”
  “力挽狂澜,为党国求生路,保住中原命脉。”
  戴煌对踌躇满志的徐剑光点颌说:“自东北、山东诸战失利以来,我67师在鹞子沟重歼共军主力,打破了共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胜败之机,操之在我;转败为胜,此正其时。”他以坚定又充满自信的声音说:“军人的荣誉高于一切。古堡城是国府在中原的最后防线,如果失之,党国将失去半壁江山。我军不能在此生存,那就在此献身!”他对肖德森说:“即将67师固守古堡城意图电告南京国府。”
  “军官先生们,报效党国在此一举。”
  “俾职将努力杀敌图功,以报校长栽培之恩。”
  肖德森说:“身后这支共军有个老练的将领,但他有个致命弱点,就是不加区分的蔑视国军,而这就正是我们将要灭亡他的命门。”
  “在孟津北与太行驼峰山南之间修筑野战工事布防,准备死守古堡城。”
  肖德森说:“我已派出几股便衣小分队,自带数日粮秣和雨衣行囊,潜伏于黄河南北两岸的山谷或窑洞,窃听共军无线电讯,或捕获共军单个通信兵,以小型电台向师部汇报共军主力动向。必要时,小分队还可偷袭共军指挥所以牵制共军。”
  
上一页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
分享推广,薪火相传 杏吧VIP,尊荣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