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喋血对决 by 河南王平
2018-5-28 18:50
第三章 鹞子沟(1)
“通知本师所属部队及暂编51师,加快行军速度。沿途保安团、省绥署及市府官员和随行眷属、百姓一律给军队让路。如有抗拒阻挠者由宪兵处置!命令一团火速赶至黄河北岸鹞子沟,构筑工事作好伏击准备。”
肖参谋长补充戴煌命令:“派出搜索分队向后侦察,破坏道路并摧毁村落的房屋、水井,防止共军冒进和就地筹粮。命令让后卫三团多丢弃些枪械、装备和辎重,佯装溃逃,坚定共军尾追之决心。”
郭庚指着地图说:“请看,通往鹞子沟的土路南端,是这里,有一座残存的钢筋混凝土桥梁,据说是1921年由直系军阀吴佩孚建造,本地人称‘老吴桥’。此处系伊河与黄河的交汇处,河水在交汇处上游形成回旋,造成局部河床抬升,上游有人战死或溺水,会冲到这个地方。因此,这段河岸也叫‘凉尸滩’。”
“你的意思是?”
“‘凉尸滩’北,鹞子沟以南,就是共军368团的葬身之地。”
“派宪兵督促部队快速渡过‘老吴桥’,让暂51师非作战部队、保安团和文职官员、家眷去上游征船渡河,或者到下游找浅滩涉水过河。”
“参座,据空军侦察情报,共军先头部队距离我后卫仅距20公里。”
“让一团派便衣侦察队抓几个共军俘虏回来,再核实这股尾随共军的兵力、装备和番号。”肖德森说完,扭身钻进吉普车内。
郭庚上前一步,犹豫了一下,担忧地说:“参座,沿途伤兵和病员太多,影响部队渡河速度。”
“重伤兵包扎后遗弃,如有纠缠者由宪兵就地枪决。”肖德森语气比凛冽寒风还要冰冷。郭庚不由打个冷颤后才书写了命令。他默默安慰自己的良心:“战争就是这样残酷无情,几个伤员的生死当然没有全师官兵的命运重要。”
几队宪兵乘敞篷吉普车在行军纵队中清理重伤病号。“砰砰砰、砰砰。”,沿途几处响起零星枪声。
部队像一条蜿蜒巨蟒正缓缓向北蠕动,似乎突然被利刃戳了一下受惊加速。
辎重炮车、马匹将死在公路上的伤兵碾压像烂泥一样。不少躺在担架上的重伤员被宪兵装上卡车,伤员停止哭喊以为是要坐车翻越太行山进入阎管区安置,还有不少轻伤员争抢着上车。不料,载满伤兵的卡车却被宪兵在拐弯处连车带人推入黄河。
戴煌内心泛起一阵寒噤,本想说点什么,但清楚参谋长下的这道残酷命令是为了加快行军速度。高级军官都明白慈不掌兵的道理,所以也实在找不到责备肖德森的理由。他闭上眼睛后仰靠在皮座上,将军大衣毛领子竖起,尽量不去听伤兵的哭骂声和枪声。
“咯噔”,轿车轮胎突然硌着物体弹跃又落下,颠簸剧烈。司机没等纪毅训斥,马上解释说:“是车轱辘辗压住伤兵了。”
枪声稀疏后,戴煌放下毛领。他透过车窗像欣赏珍爱之物一样审视着行进中的67师队伍。
戴煌字志辕,黄埔军校6期毕业。他不赌不嫖,经常与低级军官和士兵挤在战壕里吃饭;不沾酒,不趋炎附势,在国军算得上是少有的正派人。戴煌祟拜岳飞和戚继光,治军极严,能将一摊散沙捏拢成团。他在德国短期进修,是克劳塞维茨的信徒,倾向纠集大部队与敌军一决死战。1944年由陆大教育长徐培根推荐给陈诚,因屡立战功,成为国军序列中最年轻的陆军团长。抗战时期,其强悍战风传遍战区。日军高官曾对67团有过甚高评价,“该团应视过普通支那部队的10个团。”他率部进攻河南武陟县城时,守城的伪军团长听说来攻城的是67团,不由长叹一声:“完了!”旋即举枪自尽。
46年军队编遣时,戴煌晋升陆军第67师少将师长。67师是蒋军嫡系,由中央拨款装备,待遇优厚、装备精良系首批全美式半机械化装备的甲种师,其反共顽固性和战斗力也远远大于一般的国民党部队。郑州战役中,67师除二团的一个营在古荥镇被共军重创外,其师主力主要作为预备队和负责督战。战役结束时67师溜得快,未受到打击。所以,67师官兵既便是退却,也并未乱阵势。
戴煌惊喜地发现,徐剑光竟然违抗郑州撤退时参谋长要将坦克、装甲车破坏丢弃的命令,让汽车团赶走载重卡车搭载的步兵,硬是装载上4辆M3坦克、2辆装甲车。
“停!”肖德森伸手拍拍司机肩膀,示意轿车停下。
徐剑光汇报,为了诱使共军丧失警惕、落入“布袋”, 一团已经派遣别动队,沿途故意丢弃辎重、被服、枪支和枪杀重伤员、军马。
肖德森强调:“需要一惑再惑。立即编造一份机密电文,内容是南京国防部电令67师入晋。将装此电文的皮包放在通信兵尸体上。同时,用步话机通知别动队,在渡口南侧竖立一块木牌,写上‘各部渡河后速赶往晋境归编。’”
郭庚过来说:“后卫报告,共军先锋已抵达黄河南岸。三团已与共军火力接触。”
肖德森低头看手表,断然下令:“命令师直属工兵营,立即炸掉‘老吴桥’!”
“参座,桥南还有三团后卫营的部分兄弟。”
“你读过兵书,应该知道孙膑减灶赚庞涓的典故。”肖德森面部毫无表情,说:“兵者,诡道也。只有出人意料,才能使人迷惑。佯装阻击,旦战且退。为了把圈套设稳、诱敌跟进,故意在后撤中露出仓皇失措的破绽,也只好舍弃他们了。让季团长给后卫营打电话,就说67师需要迅速翻山入晋,弟兄们是为阻滞共军、掩护主力而断尾求生。”他重复命令:“炸桥!”
随着“轰隆隆”巨响,混凝土石块飞溅上半空。三团后卫营的两个连被隔在黄河南岸,绝望的坐等共军先头部队俘虏、缴械。
通信处长汪琦亲自送来蒋介石和参谋总长顾祝同、作战厅长郭汝槐同意67师伏击作战方案的复电。
蒋介石电谕:志辕吾弟勋签:死守太行南麓,给共军以痛击,乃国家存亡之转折。务希严督各部,期在必胜,是为至要。中正。
肖德森交待汪琦:“上报军情时,多虚报尾追的共军几个纵队番号。就说,嗯,就说情报显示共军有三个师、旅的番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