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歷史軍事

“父親!!!”
五更天、漆黑的月空下,秋日紫禁城中、壹聲悲戚的喊聲出現,聽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六百壹十三章 且進且退

家兄朱由校 by 北城二千

2023-11-19 16:15

  “金鉉和顏胤紹都回來了,有了他們倆,王克儉怕是獨木難支……”
  十月,伴隨著季節進入寒冬,安西的壹所宅院裏也不免響起了壹道擔憂的聲音。
  書房之中,兩名三十五六歲的官員正在促膝長談,面色嚴峻。
  “殿下把我們派到安西、北庭任職,顯然是早就在為他們倆人歸來做打算了。”
  當李德茂的話壹說出口,坐在他對面的張懋才便微微頜首,對他的說法不可置否。
  燕山之中,每年都會走出數萬乃至十數萬學子,總數近八十萬人。
  盡管這八十萬人中,有近三十萬因為自身手腳不幹凈,而在多年大案中被打掉,流放南州,但剩下的五十余萬人還分布在軍隊、官員的隊伍中。
  燕山壹期的官員主要分布在文官之中,而其中佼佼者又以金鉉、成德、顏胤紹、李德茂、張懋才五人為主。
  五人之中,其它三人的官職不必多說,李德茂和張懋才二人是在安西、北庭設立時被委任的布政使。
  雖說二人是兩省之長,但由於兩省屬於邊塞,因此大部分事宜都是圍繞著軍隊來進行的。
  如果沒有武將支持他們,那他們實際上也就是個擺設。
  不過,他們之所以答應來安西,自然是有自己的勢力盤踞當中。
  相比全數進入廟堂的壹期,燕山二期中有近三分之壹湧入軍隊,而他們也是大明軍隊改革的基石。
  眼下若是細細算起,燕山二期之中,文官五品以上者只有王克儉、張孝存兩人,但武將五品以上者就多了。
  李自成、李自敬、劉宗敏、劉體仁、高壹功、曹變蛟、曹鼎蛟等十余名武將都是燕山二期走出,並且眼下都擔任了壹省總兵。
  加上三期、四期和五期的學子,軍中和燕山有瓜葛的地方總兵不下二十位。
  當然,文人武人向來尿不到壹個壺裏去,更何況李自成他們本來是沒有資格入燕山的,如果不是朱由檢碰上他們網開壹面,他們只能灰溜溜回陜西,極有可能在半路上餓死。
  因此,在李自成他們這個小團體看來,老子命都是齊王給的,妳們的蠅頭茍利那麽惡心,不殺妳們算老子心善,自然不可能和李德茂他們聚在壹起。
  所以,盡管李德茂他們在安西和北庭的軍中也有根基,但比起李自成等人,那根基根本不足為道。
  李德茂和張懋才但凡有半點不對勁,恐怕當天夜裏,駐紮在安西城、北庭城的李過、劉宗敏就提刀把他們砍了。
  他們來之前沒意識到局勢已經開始崩壞,更沒想到齊王會在今年突然宣布自己就藩的具體時間。
  他們倆現在人在西域,對於中原的局勢鞭長莫及。
  這裏現在連火車都沒有修通,傳遞消息也只能依靠信鴿,壹旦判斷失誤,連挽回的機會都沒有。
  他們現在依仗的,便是燕山二期之中,作為他們二人嫡系的王克儉和張孝存。
  不過從眼下的局勢來看,兩人的能力和威望不足以壓制成德,反而要被成德所領導。
  現在金鉉和顏胤紹這兩個在燕山壹期、二期之中有巨大威望的人歸來,那壹些不願意同流合汙的部分清廉燕山派恐怕會迅速在他們身邊聚集起來。
  燕山派畢竟是革新黨,接受的教育也是新式教育。
  即便他們之中絕大多數人都在大明的政壇中染上了和大明政客壹樣的毛病,但他們之中也依舊有壹小部分的理想派。
  “官學取代燕山是大勢,不過即便金鉉能拉出壹批人來,恐怕數量也不多,無法完全取代我們。”
  張懋才對局勢還是有壹定把握和定力的,王克儉對成德說的話,實際上就是他們倆人想說的話。
  內閣為什麽要定位六席,為什麽燕山派壹定要占據三席,這其中是有理由的。
  “孫傳庭和洪承疇肯定會入閣,孫傳庭的性格,和我們當年結下的梁子,但凡日後太子想要對我們動手,孫傳庭都會不留余力。”
  “決策權不重要,主要還是內閣席位和中旨、令旨的問題。”
  李德茂心事重重的開口,坐在他對面的張懋才聞言也是眉頭壹皺:
  “妳應該知道,殿下可不是喜歡妥協的人,眼下殿下在拖時間,成德也在拖時間。”
  “成德拖的是顏胤紹到京,但殿下呢?妳能猜出來嗎?”
  張懋才的話讓李德茂有些不安,他也知道齊王不可能同意中旨和令旨的問題。
  內閣三席和六年選舉制度如果只是燕山派在這六年內自保的手段,那中旨和令旨的問題就是絕了皇帝想殺大臣的根。
  眼下軍隊經過齊王的調換,不說對皇帝和監國忠心耿耿,但最少不會陽奉陰違。
  該執行的旨意,他們還是壹樣會執行。
  只要武將執行皇帝的中旨,那皇帝就可以越過內閣和六部,僅靠錦衣衛和軍隊的配合來抓捕大臣。
  這種視臣子為奴仆的行為,自然要被群臣所反抗。
  如果坐在皇位的人是朱由檢,那還沒有什麽,根本沒人敢反抗。
  可眼下坐在皇位上的朱由校,百姓或許只知道他功績赫赫,開創太平盛世,但卻不知道這幾個字背後的功績是誰讓給他的。
  這樣的局面就好比董事長帶頭打下了江山,然後要傳位給他對公司沒有太大貢獻的兄弟壹樣。
  對於朱由校,李德茂和張懋才等人知根知底。
  他們本來不想和齊王對抗,他們的想法就是等齊王就藩之後,他們再站出來,讓皇帝壹點點的讓權。
  皇帝沒有齊王那麽高的威信,只能壹點點的妥協,以此讓他們達到他們的目標。
  當年守舊派的文官也就是用這種手段,從朱高熾、朱瞻基手裏奪權的。
  只是眼下,齊王不想這麽簡單離去,而是準備把最後壹個問題也給解決。
  這就讓原本沒有沖突的兩方變得有沖突了。
  “妳我困在安西,時時刻刻有李自成、曹文詔等人監視,難以脫身,以王克儉他們,絕對鬥不過殿下。”
  “成德雖然頗有才幹,但他心始終是向著殿下,妳我應該早做打算。”
  “實在不行,僅僅保留內閣席位和六年選舉制,並商談武將、軍隊不得幹政的事宜如何?”
  張懋才提出了壹個建議,那就是堅決保證武將、軍隊不得幹政,如此壹來、即便皇帝和太子有中旨,但只要兵馬司和衙役不接旨,皇帝也很難收拾他們。
  想要把兵馬司和衙役都換成皇帝自己的人,這最少需要十幾二十年的苦工。
  十幾二十幾年後,燕山派早就退出時代的浪潮了,皇帝也自然不用再針對他們。
  估計到時候,出現在廟堂上占據絕對話語權的,便是眼下的官學派。
  “這個可以商議壹下……”聽到張懋才得話,便是李德茂也不由猶豫同時點了點頭。
  “妳先想想,若是覺得可以,不用詢問我,直接發消息給京城便可。”
  “時不我待,顏胤紹雖然還有幾個月才能回京,但金鉉的號召力比他大,想來眼下已經有不少人去拜訪金鉉了。”
  張懋才連忙開口,李德茂也點頭同意。
  見狀,張懋才起身作揖離開了李德茂的府邸,而李德茂思慮再三,還是覺得與齊王正面對抗不行,最後向京城發去了信鴿。
  “學長,既然如此,我就先告辭了。”
  “潤堂慢走……”
  幾乎在李德茂和張懋才決定先退壹步的時候,金鉉也確實如他們預料的壹樣,送走了壹批又壹批前來拜訪的燕山官員。
  其實不止是燕山,許多恩科的民間自學官員也聽過金鉉的大名,畢竟當年他死諫的事情,引起的風波可不小。
  因此,得知他回來之後,不管是燕山的理想派,還是被燕山所排擠的民間自學派,他們幾乎都登門拜訪了金鉉。
  盡管他們知道,燕山的想法壹旦成功,那“刑不上士大夫”的舊律將重現,對他們也是好事,不用擔心皇帝對自己打殺。
  可問題在於,享受這件好事的前提條件是他們到時候還得是官。
  以燕山派對其它官員的鄙夷和排擠來看,他們想在那個時候還得是官,這難度比齊王不就藩還大。
  既然如此,幹脆先投靠有齊王站隊的金鉉壹派,然後先把燕山派鬥垮再說。
  哪怕不能鬥垮,燕山派遭受重創後掉落的“肉食”,也足夠他們吃很久了。
  眼下,金鉉剛剛送走壹個學弟,過了片刻,又有許多人在他門口敲門。
  對於他們,金鉉也是壹壹歡迎,這讓躲在暗處觀察的許多燕山官員咬牙切齒。
  只是,他們躲藏的手段過於低劣,金鉉只是掃視四周壹圈,便知道他們有可能在哪裏偷窺。
  不過,這些他都不在乎,因為他在完成齊王交代的第二件事……拉攏人心。
  刀兵不能動,但即便以政治手段來對付燕山派,朱由檢也有絕對把握。
  所有的黨派壹旦發展強大就會內部分裂,如果能拉壹批打壹批,那在廟堂上,朱由檢就能迅速拉起壹支對抗燕山派的新勢力。
  不過,即便如此,想要找到燕山派的諸多罪證,卻需要很長時間。
  往往這邊錦衣衛找到壹個官員的罪證,那個官員便主動致仕,讓所謂的證據失去價值。
  主動換人和被動換人是不壹樣的,燕山派的在京官員深知此道。
  自陜北民變,孫傳庭巡撫各省,殺了上萬燕山官員之後,燕山派官員就常常如此操作。
  罪刑過大,有可能牽扯到同僚的,那就主動自首,被發配南州。
  罪刑過小,那都察院就和刑部、大理寺扯皮,將關押入獄降低為罰銀、鞭撻、廷仗等較輕的處罰。
  成德的威望就是這麽積攢起來的,在他的庇護下,燕山派雖然飽受打壓,但壹直都沒有遭受重創。
  只不過,眼下的情況似乎變了,齊王是鐵了心要將燕山收拾,成德以往的辦法也即將不管用。
  “僅壹個月,抓捕流放壹千三百二十名官員,以他們所犯罪刑,頂多鞭撻三十,如何淪落到需要流放嶺北的地步?”
  “我們若是不反擊,下面的官員要如何看待我們?”
  成德的院內,當王克儉、張孝存拿著兩份文書趕來的時候,張孝存當即就詢問了成德,關於這件事情的看法。
  只是對此,成德雲淡風輕的說道:“燕山數十萬之眾,打掉壹千多人妳就按奈不住了?”
  “壹千多人,官學之中隨便舉薦壹些參加恩科就能補上,著什麽急。”
  成德抿了壹口茶,張孝存也意識到自己過於沖動,不免帶著壹絲脾氣坐回了位置上。
  在他坐下後,旁邊的王克儉也拿出了壹份手書說道:
  “西域那邊,兩位學長覺得我們可以退後壹步,不廢除中旨和令旨,也不爭論決策,而是僅限武將、軍隊不得幹政,另外保留內閣新制。”
  齊王和燕山派的爭鬥,以燕山派初步退讓為開幕,不過成德很清楚,齊王要的不僅僅是這些。
  不過,他也沒有必要和王克儉、張孝存討論這些,因此面對王克儉的話,成德只是微微頜首:
  “這件事情,我會在之後繼續上疏殿下,至於殿下是否同意,那還是得看殿下。”
  “妳們若是沒有了其它事情,那便就此退下吧。”
  成德端茶送客,二人見狀也不再久留,作揖之後退出了小院。
  他們沒有討論金鉉的事情,畢竟誰都能看出來,金鉉的底氣就是齊王,只要齊王點頭,金鉉就會立馬停止眼下的舉動。
  不過……
  “退步是退了,但其中小心思倒是還挺多的。”
  當成德的奏疏送到齊王府的時候,朱由檢面對這份奏疏,靠在椅子上,當著孫守法等人的面說道:
  “武將、軍隊不得幹政,明面是防止五代十國的亂象出現,但眼下支持皇權最大的勢力就是軍隊。”
  “眼下我若是應了,或許能換大明幾年太平,但日後若是再有人結黨營私,那廟堂之上便是文官的壹言堂了。”
  “這事情我若答應,萬壹日後朱氏子孫窮途見匕,無奈動用軍隊,那恐怕又要被他們扣上壹頂帽子。”
  想到這裏,朱由檢將奏疏丟在桌上:“不用理會,繼續我們的……”
  說罷,朱由檢起身看向了自己身後的《皇明齊國坤輿圖》。
  眼下他在和滿桂、孫應元、黃龍他們討論齊國日後重點的軍鎮和軍事壓力。
  對於齊國來說,未來很長時間,它的壓力都將來自海上,因此朱由檢也在對齊國財政的了解下,對軍隊軍費做出調整。
  齊國不需要太多軍隊,在眼下和未來三十年的時間裏,軍隊數量只需要十萬人就足夠。
  “防線主要還是以海上為主,陸軍的職責是保衛本土,以及配合國朝、本國海軍登陸作戰。”
  “其次……”
  朱由檢說著齊國的國防大事,而成德交給齊王府奏疏的內容,也很快被人傳給了東宮。
  十月是官學畢業的日子,也是恩科的日子,借此機會,朱慈燃招募了兩千多屬官,加上原本的幾百人,東宮的屬官已經達到了三千人之多。
  這樣的屬官人數,放在歷朝歷代都是絕無僅有的。
  負責管理和帶領這些屬官的人是剛剛從安西趕回來的孫可望。
  此刻的他翻閱著這些官員的文牘,對面是正在處理奏疏的朱慈燃。
  盡管奏疏大多被陽奉陰違,但朱慈燃還是得硬著頭皮處理,不能把事情堆積到燕山和齊王府分出勝負,那樣會耽擱很多事情。
  不過,處理之余他不免看了壹眼孫可望。
  相比離去時,眼下的孫可望皮膚坳黑不少,臉上也滿是風霜。
  兩年的事件,孫可望讓鄯善縣成為了壹個人口六千,耕地五萬的繁榮縣城,其賦稅情況甚至可以排進大明兩千余縣的中遊。
  這樣的功績,自然是被連續兩年評了兩個甲等。
  加上天啟十九年的甲等,孫可望連續拿到三個甲等,眼下的他也作為從五品的“代少詹事”在管理東宮事宜。
  少詹事是正四品官職,孫可望只是從五品。
  不過,這並不影響朱慈燃信賴他,而孫可望也將用能力來回報朱慈燃。
  他花費了六個時辰的時間,看完了三千官員中較為重要的百余名官員文牘,隨後才擡頭與朱慈燃對視,作揖道:
  “殿下,下官都看過了,大部分官職的安排是沒有什麽問題的,不過眼下燕山占據了許多位置,如果他們不騰出來,那這群官員日後恐怕無法升遷。”
  孫可望在權謀上並不擅長,不然他歷史上也不會鬥不過李定國,最後選擇負氣出走了。
  他的才幹更像是蕭何壹類的治理類文臣,也正因如此,在東宮擴張之際,朱慈燃才會臨時讓他從原來的官位改換為管理東宮。
  說是管理東宮詹事府,但實際上是讓孫可望帶著下面的文官壹起積攢功績,等待燕山派倒臺後瓜分官職。
  “妳認為這場爭鬥會如何結束?”
  朱慈燃將剛剛到手的消息推給了孫可望,孫可望接過掃視壹眼過後也略微沈吟:“燕山讓步,說明他們自覺不是齊王殿下對手。”
  “不過,即便他們不讓步,下官也不覺得他們是齊王殿下對手。”
  “燕山起家太晚,從天啟五年到眼下不過十六年時間,雖然占據中層和基層大量權力,但始終沒有築起高臺,目前還是沒有任何壹個閣臣在內閣為其說話。”
  “若是他們能聯合當年背叛齊王府的‘顧黨’周延儒,然後壹起向齊王府發難,那或許還能成事。”
  “不過眼下來看,他們瞧不上周延儒,而周延儒更瞧不上他們。”
  “只要他們不聯合,那對殿下和齊王殿下,以及萬歲的威脅就少之又少。”
  “眼下只需要等到顏胤紹等人回京,我想大概就能看出哪方占據絕對優勢了。”
  孫可望不善權謀,能分析如此已經不錯了。
  不過,他不善權謀,但有人卻擅長。
  “去叫仲緘過來,讓他來看看這消息。”
  朱慈燃對宮中太監吩咐,太監聞言也作揖退出春和宮,不久之後便將堵胤錫叫進了殿內。
  孫可望和堵胤錫碰面後,二者點頭示意,算是打了招呼。
  他們並沒有矛盾,對朱慈燃的幫助也並不沖突,孫可望是治理,堵胤錫是監察和謀臣。
  走進春和宮後,堵胤錫先看過了燕山派服軟的消息,隨後也指出:
  “這雖然看似是預防五代十國的事情出現,但實際上是緩兵之計。”
  “他們無非就是想拖時間,讓齊王在天啟二十三年的冬至離開。”
  “壹旦齊王殿下離開,那他們就可以用內閣閣臣的身份來做文章了。”
  “不能說他們沒有退步,只是這退步的範圍有些小,齊王殿下不同意也是正常的。”
  “如果真心實意的想要退步,那應該是放棄內閣三位席位,支持內閣六年選舉制。”
  “內閣正常席位有七位,以燕山的官員數量,拿下兩位、或者三位都不成問題。”
  “但只拿下三位,面對洪承疇、孫傳庭,還有另外兩位大概率是周延儒、溫體仁情況下的內閣班子,他們並不能討好。”
  “這個內閣班子,本質上還是針對他們的,所以他們才會要求把席位降低到六席,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有把握制衡廟堂。”
  “不過,從眼下齊王殿下的反應看來,便連這個條件,齊王殿下也不能接受。”
  “這樣容易把他們逼急,不過他們也不敢動刀兵,只能看著時間被齊王殿下拖長。”
  說到這裏,堵胤錫看向朱慈燃,合上手中情報鄭重道:
  “眼下最重要的,是看新任左都禦史金鉉和還未抵達京城的右僉都禦史顏胤紹能拉起多少人,組織多大的壹個班子。”
  “只要把這群反對燕山派的官員聚集起來,那不管是廟堂還是地方、軍隊,燕山派壹手遮天的局勢都將被瓦解。”
  “戰場被限制在廟堂上,這對於百姓和天下都是好事,並且東宮的局面也能得以改善。”
  “只要局勢明朗,到時候孫閣臣和洪閣臣在南直隸開始查案,借南直隸入手來清理江南三省的燕山官員,繼而由東宮官員補上,那則大勢可定。”
  堵胤錫的話,基本上是把朱由檢的壹步步計劃都串聯了起來。
  齊王府牽頭,金鉉和顏胤紹造勢。
  只要兩方的勢力相當,那皇帝、太子、齊王三個大義都在這邊,孫傳庭和洪承疇也就可以動手來清理江南了。
  舊港、江南三省和瀛洲這五個省份占據了大明四成以上賦稅,只要拿到這五個省,燕山派也就威脅不了什麽了。
  不過……
  “不過,最後動手的關鍵在於,要有足夠替補的官員,僅憑我們東宮三千官員,怕是無法替換整個江南的官員。”
  堵胤錫面露難色,這讓朱慈燃原本豁然開朗的心情又沈了下去。
  到了最後,他居然也成了拖後腿的人。
  “不壹定……”孫可望忽的開口,引得朱慈燃和堵胤錫看向他。
  面對二人疑惑的目光,孫可望卻說道:“官員的事情,我想齊王殿下的布置早就開始了。”
  “至於這個布置,我想大概就在……”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