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歷史軍事

“父親!!!”
五更天、漆黑的月空下,秋日紫禁城中、壹聲悲戚的喊聲出現,聽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七十二章 忠貞秦良玉

家兄朱由校 by 北城二千

2023-11-19 16:12

  “改稻為桑”
  這四個字是嘉靖年間搞出來的壹個政策,將浙江大半田地改造成為了桑田,生產絲綢。
  用比較現代化的話來說,這叫產業升級。
  但這樣的升級,導致了壹個尷尬的事情。
  南直隸的百姓見到浙江百姓日子因為改稻為桑變好後,他們也紛紛效仿,然後就導致了南直隸和浙江都改稻為桑,大半田地都是桑田。
  這樣壹看,因為改稻為桑,百姓有了更好更舒服的生活,朝廷也可以用雜項增加稅收,似乎局面大好。
  但這樣的大好下隱藏著壹種危機。
  南直隸和浙江聚集了天下三分之壹的人口,如果大明朝實際上有壹億五千萬人,這裏最少就有五千萬人。
  原本當地的耕地種田後,不僅可以養活五千萬人,還能產出多養活壹千萬人的糧食,因此可以北上支援北方,這是壹件好事。
  可正如剛才所說,這樣的好事是有壹種危機的。
  那就是改稻為桑後,原本能養六千萬人的耕地被砍去壹半,現在只能養活三千萬人了。
  可生活在這片大地上的人是五千萬,因此也就代表有兩千萬人需要進口糧食來吃飽肚子。
  他們的糧食從哪裏進口?很簡單,只有四川和湖廣、江西三地的糧食能滿足他們的胃口。
  因此、他們將漕糧轉移到了這三省身上,並且三省漕糧運抵江南後,還會被扣下,先用高價賣給江南的百姓,攫取利潤。
  漕糧被扣下盤剝,養活了江南的百姓,但北方可還需要糧食呢。
  因此利己的江南商賈集團就開始利用另壹種手段來攫取利潤。
  三省糧食收獲的時候,他們會用高價將糧食購買儲存,隨後將漕糧賣給江南百姓,攫取第壹筆利潤。
  朝廷會責問南方漕糧為什麽不到,四川、湖廣、江西官員會把責任指向江南,但江南會找各種理由搪塞。
  這個時候北方因為漕糧晚到,糧食開始漲價,甚至出現饑荒。
  到了這個時候,原本在原產地不過三百文的壹石糧食,運到北方就能賣出八九百文壹石,利潤翻三倍。
  在這個時代,能翻三倍的利潤,可以說完全激起了人心之中的惡念。
  因此、壹個龐大的利益集團開始崛起。
  朱由檢想要運漕糧直接前往遼東?可以,百官不攔著妳,但是妳的海船只要有壹艘出事情,朝廷上屬於齊楚浙三黨的官員就會彈劾妳。
  好像妳遇難的不是壹艘船,而是壹整批漕糧壹樣。
  至於那艘船是怎麽沈的?誰得利自然便是誰動的手。
  與增收商稅不同,糧食是這個時代所有黨派獲利的壹個最簡單,最容易獲取的牟利工具。
  商稅和雜項對於齊黨和楚黨並不重要,對於浙黨比較重要。
  但是對於糧食、誰動便死……
  歷史上沈廷揚在崇禎支持下運漕糧走海運,只是運壹批漕糧,就為崇禎省下了數萬兩銀子,讓北方稍微喘息,可見糧食的重要。
  但當時的局面是,天下已經被流寇霍霍了,齊黨、楚黨、浙黨、東林黨之中的能臣,都被天啟、魏忠賢、崇禎三人二十幾年的制裁中幹掉了。
  剩下壹群酒囊飯袋,只能糊弄崇禎,卻不敢坑崇禎了。
  因為他是真的敢殺人,而且壹殺就是殺全家。
  只是眼下、有政治眼光和手段的人太多了,別說朱由檢,便是把好皇兄壹起綁上賊船,估計結果也是兩兄弟落水而亡。
  所以想出壹個穩妥,又不刺激得利黨派神經的辦法,是朱由檢必須要做的事情。
  他從滿桂的講述中走了出來,並在第壹眼就看向了楊漣。
  “楊給事中認為,若是走海運,運糧食前往遼東可行否?”
  朱由檢壹開口就試探起了楊漣,只因為楊漣是東林黨中,少數背後沒有既得利益團體站隊的大臣。
  如果連楊漣都不敢直面海運,那麽其他東林黨就更不敢了。
  朱由檢的話,讓所有人看向了楊漣,而他也不是傻子,只是開口道:
  “若是事情對朝廷有益,自然可以辦事,但殿下需要想想,大明朝還經得起殿下折騰幾次。”
  楊漣隱晦的提醒著朱由檢,這也擺明了,楊漣想做,但他如果做,東林黨內部肯定也會反對。
  東林黨的支持者都是鄉紳,他們也是靠糧食土地吃飯的,很難保證他們和漕糧的事情沒有關系。
  大明朝眼下就好像壹個百病纏身的老人。
  若是小心翼翼,壹點點的把各種小病祛除,那麽還能再活壹段時間,但大病還是會爆發。
  可如果壹下就想著把最大的病痛幹掉,那麽只會讓它猝死。
  要動海運,必須先把皇帝的威嚴推到最高,而推動皇帝威嚴的事情,無非就是打仗和政治手段罷了。
  要麽如嘉靖壹樣,把整個朝廷玩在鼓掌之間,要麽就像明成祖、明太祖壹樣,連番大勝。
  又或者、如朱由檢老祖宗中的明憲宗朱見深壹樣,兩手抓。
  可朱由檢不可能又去耍政治手段,又去打仗。
  因此他只能靠好皇兄了……
  想到這裏、朱由檢也收起心思,對滿桂、孫應元、戚金等人道:
  “我明日會啟程返回京城,返回京城之後,會要求各地布政使司張貼告示,將禦馬監募兵的要求,還有開墾燕山腳下荒地的事情傳告百姓。”
  “滿桂妳派人回宣府招兵,順帶看看戚老將軍的練兵之法,有沒有什麽可以借鑒的地方,暫時監督代管羽林三衛。”
  “化淳妳留在軍營,明日替我接待石柱兵和秦將軍,後天工部的武功三衛工匠抵達,便可開始動工修葺皇陵。”
  說完這些、朱由檢沒有再說什麽,戚金三人拱手作輯,曹化淳點了點頭,而楊漣則是閉口不談。
  朱由檢見他不說話,也沒有說什麽,而是帶著王承恩退了下去。
  倒是兩人離開後不久,壹名錦衣衛突然拿著手書向著朱由檢走來,並遞上道:
  “殿下、事情有變,您恐怕要知道壹下……”
  “嗯?”聽到這話,朱由檢有些不好的預感,接過手書壹目十行。
  信中內容並不多,只是壹句“秦良玉已領酉陽白桿兵三千北上”。
  朱由檢沒有想到、秦良玉在派出了秦邦屏等三千石柱白桿兵後,又在短時間訓練了三千酉陽白桿兵北上。
  這麽壹來、他想要圍剿奢崇明的計劃就有了缺陷,但從另壹面來說,這也代表他在北方的牌要更好打了。
  “必須得把圍剿奢崇明的計劃改壹改了……”
  皺著眉,朱由檢在心中想到了這壹點,隨後便收起了手書,準備收拾東西,明日返回京城。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