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歷史軍事

“父親!!!”
五更天、漆黑的月空下,秋日紫禁城中、壹聲悲戚的喊聲出現,聽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五百七十九章 齊國募民

家兄朱由校 by 北城二千

2023-11-19 16:15

  天啟十八年六月初九,西歷七月七日。
  伴隨著信鴿的送返,徐霞客在巴黎與黎塞留所代表的英格蘭、瑞典、尼德蘭、法蘭西四國簽訂互助條款。
  條款內容壹共四個部分,包括並不限於低息貸款、商品貿易、軍火貿易和土地售賣。
  四國承諾將會派遣船只跟隨大明艦隊前往美洲,並撤離四國在美洲上的壹萬零三百二十七人。
  不過,這期間撤離所需的物資,需要大明以金銀提供。
  對此,徐霞客沒有意見,畢竟這也花費不了太多,頂多也就幾萬兩。
  壹百萬兩都花了,也就不在乎這幾萬兩了……
  “砰——”
  “中斷硝石貿易?!”
  七月十二日的西班牙王宮內,當費利佩四世得知大明與四國簽訂被稱為《巴黎貿易協議》的互助條約時,他第壹時間就是大發雷霆。
  他沒想到四國把屬於西班牙的硝石貿易搶走了,現在沒有了大明那每年三百萬斤硝石的輸入,西班牙在戰場上的攻勢會很快被瓦解。
  本來東線戰場就岌岌可危,現在壹旦法國等國獲得援助而發起反攻,那這場戰爭必然要以神聖羅馬帝國和西班牙帝國這兩個哈斯堡家族的失敗告終。
  費利佩四世沒想到徐霞客做的那麽果斷,也沒想到大明的消息回應的那麽快。
  他本以為大明需要壹年時間才能敲定這件事,卻不想大明只花了兩個半月就敲定了這件事。
  想到這裏,費利佩四世著急的站了起來,四下渡步。
  旁邊的內務大臣和財政大臣見他著急的模樣,也在看過北方送回的消息後先後開口:
  “陛下,現在我們要做的應該是主動約談作為特使的徐。”
  “或許可以將南美洲的部分殖民地出售給他們,以此保證我們的硝石貿易得以維序。”
  “不可能!”聽到兩名大臣的話,費利佩四世把手放在了椅子的護手上,他叫囂著:
  “我不可能向大明屈服,哈斯堡王朝從不會接受威脅。”
  “可是陛下……”內務大臣皺眉上前,卻被費利佩四世打斷:
  “現在所有國家都撤離了新大陸,新大陸只剩下了我們和大明兩個國家。”
  “新大陸的大部分金礦都存在於我們所掌握的拉丁美洲,我們和大明的矛盾是不可調節的。”
  “更何況他們既然已經慫恿若昂在葡萄牙叛亂,那他們壹定做好了和我們開戰或者冷戰的準備。”
  “面對壹個拿著劍的強盜,妳們還準備試圖用嘴去說服他不要搶奪妳身上的金幣嗎?”
  “我不會做出任何回應,告訴新大陸的行政官,盡快開采金礦,另外命令他們抓緊建造軍艦,取消兩千五百噸的限制!”
  西班牙從來不缺乏建造大噸位軍艦的技術,之所以不建造,是因為他們曾經被英國用小噸位的快船擊敗過。
  現在面對大明的軍艦威脅,費利佩四世只能取消禁令,試圖在軍艦這上面壓過大明,並且建造足夠多的軍艦來保護西班牙在美洲和歐洲的航線安全。
  大明和西班牙的矛盾註定了不可調解,除非他們任意壹方願意放棄新大陸,但這壹方絕對不可能是西班牙!
  費利佩的話讓內務大臣和財政大臣心裏涼了半截,而當這條消息被傳出時,歐洲大陸上的海洋國家都明白西班牙選擇了壹條不歸路。
  很快,皇店中止了對西班牙的硝石貿易。
  除普通商品以外,再不與西班牙進行軍事類貿易。
  同時,黃蜚下令將艦隊庫存的軍事裝備運送至馬賽港。
  各式火炮、燧發槍、火繩槍堆滿了馬賽港口。
  面對兩萬四千支燧發槍、壹萬二千支火繩槍,以及六百門六磅炮,黎塞留選擇根據情況分配。
  作為東線戰場的主力,瑞典將獲得壹萬支燧發槍,兩千支火繩槍和二百門六磅炮。
  作為西線戰場的主力,法國將獲得六千支燧發槍,壹百五十門六磅炮。
  荷蘭獲得六千支燧發槍,二百五十門六磅炮,英國則是獲得剩下的兩千支燧發槍和壹萬支火繩槍。
  大明援助四國的三百萬低息貸款就這樣被花費了三分之壹,剩下的二百萬低息貸款則是被通通拿來購買硝石和蔗糖。
  大明積欠荷蘭的壹百萬兩土地銀,將在大明得到四國在美殖民地後,由皇店用商品來交換。
  由於眼下歐洲的資本都湧向了荷蘭,因此這些商品可以迅速變現,而大明實際付出的壹百萬兩商品,實際上成本價僅不到三十萬兩。
  只要朱由檢下令皇店采買運送,齊國便只需要花費三十萬兩銀子,以及五艘船只、船員的維護、工資等三萬兩銀子,就能完成對荷蘭的壹百萬兩承諾。
  所有的事情在七月末敲定,這讓四國聯軍的士氣變得高昂,西班牙和神聖羅馬帝國變得低迷。
  八月初,伴隨著下西洋艦隊起航,四國二百余艘船只隨行前往了美洲。
  不出意外,他們會在三個月後抵達美洲各地殖民地接走各國移民,而東海岸將會徹底成為齊國的土地。
  好消息壹條接著壹條,最後它們經過徐霞客的整理,最終發往了大明。
  等朱由檢拿到信鴿傳來的內容時,已經是天啟十八年農歷的八月二十六。
  “各國在東海岸的耕地數量接近五萬畝,養活兩萬士兵應該沒有問題。”
  承運殿內,陸文昭匯報著從徐霞客那裏獲得的情報。
  在他的面前,朱由檢正在不緊不慢的泡茶。
  對於陸文昭的匯報,朱由檢在思考過後也開口說道:
  “齊國那邊,到年末應該能有二百余萬畝耕地,瀛洲的勞改工如何了?”
  朱由檢詢問著,但這個問題陸文昭並不了解,因此看向了坐在不遠處處理皇店、官場事宜的曹化淳、王承恩。
  “從去歲至本月,已陸續遷移二十六萬人前往,齊國境內合該有三十七萬瀛洲勞改工,六萬本土勞改工和十三余萬土民。”
  曹化淳擡頭回稟了齊國的情況,聞言的朱由檢頷首道:
  “算下來,那就是四十三萬勞改工和十三萬土民,加上齊國六營兵馬和這次的兩萬兵馬,合計就是六十萬人左右。”
  二百余萬畝耕地養六十萬人,加上北美洲那數千萬野牛和數十億旅鴿……齊國百姓的情況和生活,或許比眼下大明百姓過的還好。
  現在北美洲的東西海岸和南美洲的東部海岸已經被齊國拿下,齊國要做的就是緩步推進。
  目前齊國的主要力量在北美洲,而北美洲的地形很有特色,中間是平原,東西兩頭分別是阿巴拉契亞山脈與洛基山脈,山脈都是南北走向。
  洛基山脈海拔較高,正好將太平洋氣流堵得嚴嚴實實。
  阿巴拉契亞山脈比較低,雖然勉強也能將大西洋濕潤空氣擋住,但是卻擋不住大西洋的颶風。
  兩道山脈就是齊國兩道擋風的墻,但是這兩堵墻卻有壹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兩道山脈都是南北走向,夾在兩道山脈中間是平原。
  平原雖好,但北美洲這樣的地理條件就決定了不僅北方沒有像樣的山脈阻擋北極的冷氣流,南方直到中美洲也沒有山脈阻擋大西洋濕潤空氣。
  簡單的說,北美洲地形就是壹個南北都漏著缺口的穿堂風戶型,這就比較要命了。
  從北冰洋來的冷空氣可以經過齊國中部平原長驅南下,從熱帶大西洋吹來的濕潤空氣也可以從中美洲經過中部平原深入到北部。
  兩股氣流壹旦在中部平原迎頭相撞,給中部平原帶來的就是冰火兩重天的極端氣候。
  所以,北美洲的中部平原氣候有點像弱化版三體的亂紀元,壹會兒熱得受不了,壹會兒又冷得要凍死人。
  住在東海岸也好不到那裏去,隔三差五就有登陸的大西洋颶風問候,住在西海岸又是火山地震帶。
  朱由檢之所以沒有把治所放在京門縣(舊金山),就是因為那裏處於地震帶,而西京城所處的地方剛好避過地震帶。
  總之,在北美洲這樣極端善變的氣候環境下,農耕文明幾乎無法在當地存活。
  人類文明的萌芽壹定是農耕文明,等到農耕文明發展到壹定程度,才能養活壹大批不耕作的人群,讓他們吃飯嗝屁仰望星空,然後才能創造文字與文化,才能逐漸推動科技進步。
  這樣的氣候環境,只有靠工業文明來加持,才能讓壹個國家在當地立足。
  在農耕文明時代,農業是否發達取決於氣候與土地,而在工業文明時代,農業是否發達則取決於工業化水平。
  齊國想要利用北美洲的中部平原,就得有強大的工業實力才行。
  只是以眼下齊國那年產不足三千臺拖拉機的工業實力,恐怕得花費壹百年才能憑借自身力量來統壹美洲。
  壹百年的時間太長,變故太多,因此必須要有外力來幫助它。
  大明就是這個時代最好的外力,而大明的人口也將是齊國可以驅逐西班牙人的最大底牌。
  齊國的拖拉機數量已經有近五萬臺,在這樣的情況下,每年僅憑操作它們的十五萬人,齊國就能開墾出近百萬畝土地。
  今年年底齊國的第壹批工業區將全面投產,工業區將達到年產三千臺拖拉機的產能。
  朱由檢還能讓大明對齊國工業、人口“供血”五年左右。
  五年後的齊國將達到年產壹百輛火車,二百艘輪船,六千工業機器,兩萬臺拖拉機的工業產能。
  耕地上,齊國最少能達到了壹千萬畝耕地,憑借北美野牛那豐富的蛋白質,齊國能養活不少於四百萬人。
  哪怕算上瀛洲所有勞改犯,大明還能額外養活三百萬國民。
  就金鉉傳遞回來的消息來看,北美應該不存在上千萬土民,土民的數量應該在五六百萬左右。
  齊國要同化當地人,那就要加大移民人口。
  想到這裏,朱由檢覺得移民的計劃似乎可以提上日程了。
  按照眼下齊國每年開墾百萬畝耕地,但瀛洲勞改工移民保持在三十萬的情況來說,齊國還能額外接受不超過十萬人的移民。
  “讓遷移司將齊國劃入移民選擇中,主要移民地點為江南。”
  朱由檢在沈吟許久後總算開口,而他這壹開口便是壹個好消息,最少對於陸文昭三人來說是。
  “殿下英明!”
  陸文昭三人心思都在齊國身上,眼看著距離就藩的時間越來越近,自家殿下壹直沒提起移民的事情,三人心底也是無比心慌。
  他們最擔心的就是後面來不及移民,導致齊國充滿了本土土民和瀛洲勞改工。
  現在移民計劃總算開啟,只要大力宣傳,那百姓願意移民到齊國的壹定不少。
  “讓遷移司的人準備,內閣的人準備擬條子吧。”
  “是!”
  朱由檢低垂著眼簾說完便起身準備去外面走走,陸文昭三人應下,並派人保護朱由檢。
  朱由檢就這樣走出了承運殿,而在他走後,陸文昭也走到曹化淳和王承恩身前。
  他看了看門口,確定朱由檢走遠後才說道:
  “齊國的遷移,妳我三人都得上心才行。”
  “燕山派那邊我會去找成德,眼下燕山派的官員大多聚集在江南,只要他們點頭,幫忙宣傳,國報局和地方衙門、皇店三處發力,移民數量只會越來越多。”
  “好!”王承恩和曹化淳異口同聲的應下。
  他們是太監,只有依附朱由檢才能保住榮華富貴,眼下朱由檢要去齊國,那他們只有讓齊國變得繁榮,才能讓他們在年老之後享受。
  對於發展齊國,他們沒有理由拒絕。
  “那我現在就去找成德!”見二人同意,陸文昭當即走向宮門外。
  大約半個時辰後,陸文昭來到了三司所在的街坊,並在通傳後進入了其中的都察院。
  錦衣衛都指揮使陸文昭的到來,讓都察院內的許多燕山官員都忍不住關註了起來。
  他們在想陸文昭來的目的是什麽,但不等他們關註,陸文昭就去到了成德所處的都察總閣內。
  成德叫來了都察院內的各級官員,算上他自己壹共十二人。
  不過,當陸文昭走進總閣的時候,他壹眼就掃過了眾人。
  這十二人,清壹色都是燕山官員,顯然都察院是完完全全被燕山派掌握的地方。
  “我來這裏是為了……”
  陸文昭將自己的來意,以及朱由檢下令移民齊國的事情說了出來。
  這些讓眾人的表情壹變,有的人緊張,有的人憤怒,還有的人則是高興。
  從這裏就能看出,對於齊王的選擇,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在陸文昭說完,成德面如止水的作揖:
  “都察院已經知道了,勞煩陸指揮使親自傳話。”
  “既然事情已經傳完,那本官也就告辭了……”看出成德沒有直接做主,陸文昭也作揖回禮,緊接著轉身離去。
  在他走後,門口的門被關上,總閣內部也爆發了爭吵。
  “既然是為了齊國,那妳我應該配合殿下才對……”
  “配合?把齊國弄好了,然後讓殿下就藩?”
  “那不然呢?妳又想如何?”
  “殿下不能走!”
  “對!”
  “不走?不走留下來幹嘛?與那群守舊的蟲豸共事?不嫌惡心嗎?”
  只是幾個呼吸的時間,總閣內就炒成了壹鍋粥。
  有的人在觀望,有的人反對,有的人贊同。
  說白了只有兩個選擇,讓齊王留下,或支持齊王就藩。
  支持齊王就藩,這在大多數燕山派官員看來是忘恩負義。
  “憑什麽殿下就得走?這天下是誰安穩下來的?疆域是誰打下的?妳我是誰培養的?”
  “是內閣嗎?是萬歲嗎?不還是殿下將我等培養出來的!”
  都察院左副都禦使張純叫嚷著,他和李德茂、張懋才壹樣,是妥妥的留守派。
  在他們看來,就算齊王殿下不想做皇帝,那最少也該留下來總領朝政才是。
  反正皇帝對國事不上心,既然如此,就讓他監國壹輩子又如何?
  “殿下是為了大明的宗藩體系考慮,《燕山政治》第三冊的齊王語錄,難道張左副都禦使忘記了嗎?”
  “去北亞墨利加是為了齊國,更是為了大明的宗藩體系!”
  反駁的人是右副都禦史孫兆奎,他是支持齊王就藩的壹派,但與他同陣營的人並不多。
  “為了大明?若是為了大明就更應該留下來!”
  張純言語間充斥了對朱由校父子的不屑,似乎在他看來,朱由校父子皆乃“昏君”。
  他懶得和孫兆奎浪費口舌,直接對坐在上首位置的成德作揖:
  “成都禦史,這件事情怎麽做,還是請您拿個主意吧!”
  張純知道成德是朱慈燃的老師,但他也知道成德心在齊王府,因此很想知道他的選擇是什麽。
  面對張純的逼問,成德略微皺眉,而後開口道:
  “殿下做好的決定,妳我是攔不住的。”
  “想要阻礙百姓移民齊國,這也不是妳我能攔住的。”
  “妳我都想讓殿下在大明常駐,而非前往齊國就藩,但這並不需要遏制齊國移民。”
  “齊國有移民對大明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對殿下也是。”
  “不管殿下坐在什麽位置上,移民齊國都會進行。”
  成德車軲轆話來回說,這讓張純皺眉。
  “遷移的事情,我們不阻攔,也不支持,先觀望壹下殿下的態度。”
  成德知道這件事情必須拿決定,最後他做出了中立的態度。
  這讓張純不滿,但最少成德表明了態度,他是支持齊王在大明監國的。
  “既然如此,那就不用再談了,觀望便是!”
  張純起身,連帶著其他九名都察院官員也紛紛起身。
  他們離開了總閣,孫兆奎見狀,也和另壹名官員向成德作揖回禮,緊接著離開了總閣。
  在他們走後,成德也起身去往了總閣的偏殿,繼續處理那繁瑣的公務。
  至於陸文昭在離開後則是前往了國報臺和遷移司,好在國報臺和遷移司是守舊派與燕山派分庭抗爭。
  為了送走齊王,守舊派的諸黨紛紛發力。
  國報臺將在下壹刊《大明報》上刊登齊國招募移民的事情,遷移司則是增設了江南的站點。
  等各個衙門都做好了準備,消息才傳到了東宮。
  把消息帶來的是陸元高,而聽到消息的朱慈燃當時正在處理奏疏。
  聽到齊國開始招募移民的消息,他先楞了壹下,隨後表情復雜的頷首:“知道了……”
  “下官告退……”見朱慈燃這模樣,陸元高作揖退出春和宮。
  朱慈燃看著他退出的背影,默默低下了頭繼續處理奏疏,不過心裏的煩躁卻壹直無法褪去。
  過了許久,當腳步聲再次響起,走進來的是壹個年紀三十六七,身著從六品官員常服的文臣。
  朱慈燃擡頭,在見到這人後露出笑意:“仲緘妳來了啊。”
  “下官詹事府右司直郎堵胤錫,參見殿下,殿下千歲……”
  堵胤錫面容清秀,胡須稀疏單薄,若是只看面容,很難將他和忠臣聯想壹起,因為他的長相是典型的薄情長相。
  不過,朱慈燃和堵胤錫相處之後才發現,堵胤錫這人忠君愛國,自己也清廉公正。
  或許正是因為他的性格,自家叔父才會讓他擔任右司直郎,執掌詹事府的糾察和彈劾事宜。
  “平身。”朱慈燃虛擡手臂,示意堵胤錫起身。
  堵胤錫見狀也緩緩起身,並開口說道:“下官聽到了齊國招募移民的事情,因此特意前來告誡殿下。”
  “告誡?”堵胤錫的話讓朱慈燃皺眉,而堵胤錫也點頭繼續說道:
  “齊王此舉,恐怕會讓許多官員不滿,江南恐會生出事端。”
  “殿下應該提醒壹下萬歲才是……”
  “嗯……”朱慈燃微微頷首,不過片刻之後他又搖頭道:
  “不必了,若是事情會牽扯到父皇,那齊王叔恐怕早就做了安排。”
  “這……”堵胤錫不知道應該怎麽說朱慈燃,他只能作揖換了個說法:
  “齊王以兄弟身份安排,殿下也當以嫡長子的身份提醒,這並不沖突。”
  “嗯……這倒也是。”朱慈燃欣然接受了這個說法,並回應道:“那就由妳代筆吧。”
  “下官領命”見朱慈燃應下,堵胤錫松了壹口氣,然後作揖退出了春和宮。
  在他走後,朱慈燃揉了揉眉心:
  “真是多事之秋啊……”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