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歷史軍事

“父親!!!”
五更天、漆黑的月空下,秋日紫禁城中、壹聲悲戚的喊聲出現,聽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二百零六章 殺建虜賞百銀

家兄朱由校 by 北城二千

2023-11-19 16:12

  努爾哈赤的行軍速度很快,六月二十八的午時便已經攻破奉集縣四周的六處村落,洗劫村落的同時,還不忘留兵監視奉集縣內。
  同時、熊廷弼率大軍出沈陽城,並且舍棄了壹切火器,因為他知道這大雨壹時半會停不下來,沈重的火器只會拖累大軍的機動性。
  雨還在持續,金國的大軍在走出山道後,便壹分為六,開始各自掃蕩渾河以南、太子河以北的廣袤地區。
  只是對於這塊地區,朱由檢早就做過安排,眼下遼東百姓主要還是集中在太子河以南的地區,太子河以北的百姓不足十萬,並且各集鎮都有土墻火炮。
  也因此、在掃蕩的同時,每攻陷壹處集鎮,都將帶給金國大軍慘痛的死傷。
  “放!”
  “轟——”
  虎皮驛鎮城頭,當壹名參將開口下令,旁邊在擋雨棚之下的士兵點火,驟然間三十六門佛朗機炮和十七門五斤燕山大將軍炮發射。
  五十三枚石彈轟出,足足打出二裏的距離,三枚石彈成功將盾車擊垮,石彈沒入盾車內部,沒有對之後的建虜造成傷害。
  “他們打完了,上火炮!”
  努爾哈赤用從威寧營堡繳獲來的雙筒千裏眼窺視戰場,隨後揮手下令。
  二十五門從威寧營堡繳獲的佛朗機炮被推了上來,布置好擋雨棚後,用棉花和幹布擦拭炮身,隨後將子銃放入母銃之中,點火等待。
  “轟!”
  火炮齊聲作響,瞄準虎皮驛鎮城墻打去,壹枚枚石彈砸在城墻上,讓墻磚開裂,留下白印。
  努爾哈赤用雙筒千裏眼將這壹幕看的清清楚楚,隨後果斷開口道:
  “收兵,傳令各部、不再攻打縣鎮,全力掃蕩村落!”
  “是!”旁邊的揚古利聞言,當即讓人傳令各部。
  顯然、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朱由檢已經把遼東的縣鎮打造成了壹個鐵刺猬。
  攻陷壹個集鎮的難度,比起之前沈遼之戰時,高出了幾個層次。
  這次大金入遼,是為了搜羅物資、糧食,人口,高效的進行運動戰,在運動戰中消耗明軍野戰軍。
  如果他們執拗的進攻縣鎮,那麽只會拖慢大軍速度,這麽壹來遼沈廣寧三地近二十萬兵馬就會合圍他們。
  必須動起來,調動明軍跟著他們壹起動起來才行。
  想到這裏、努爾哈赤打馬返回大軍之中,更是命人直接舍棄盾車,翻身上馬,奔襲各處村落。
  這樣的奔襲、在這遼沈中間的數百裏大地上進行,此地數十村落被破,百姓和牲畜被擄掠,而在這種時候,明軍沈陽之地前鋒兵馬也和建虜交上了手。
  雨幕之中,夯土道路上,賀世賢的六營先鋒馬步兵抵達了奉集堡外圍,而雨中模糊可見到不遠處遊弋的金軍。
  “三營騎兵匯集,把外圍遊弋的建奴先解決!”
  賀世賢勇猛膽大,加上自己本部壹萬八千人,其中還有九千人是騎兵,九千是騎駑馬的步卒,因此根本不怕建虜埋伏。
  如果建虜真的敢埋伏,那麽這壹萬八千人只需要拖住他們半個時辰,後方大軍就能齊至!
  “駕!”
  大軍之中的三營鐵騎策馬而出,在賀世賢的帶領下、殺向了遊弋的金國塘騎。
  那群塘騎也不傻,見到數量眾多的明軍,當即打馬就撤。
  同時其中壹人快速策馬向南部奔去,顯然是要去通知本部將領,明軍抵達的消息。
  鐵騎快馬加鞭,在賀世賢追逐金國塘騎的同時,將消息帶到了奉集縣南部的金軍白帳之下。
  翻身下馬,戰馬急剎掀起汙水,而塘騎不慌不亂的回稟道:
  “貝勒、明軍南下了,打頭陣的先鋒應該是賀世賢,兵馬兩萬不到,應該是五營或者六營兵馬!”
  “知道了!”
  聽到帳外的話,帳內的人掀開大帳,走出好好休息了壹會兒的黃臺吉。
  這時、黃臺吉旁邊的杜度開口道:
  “我們兩支白旗兵馬在這裏,說不定能吃掉賀世賢的這五六營兵。”
  “不用,這壹戰不能死守,必須邊打邊走。”黃臺吉否決了杜度的提議道:
  “明軍人數雖多,卻大多是行軍的步卒,而我們是馬步兵,速度比他們要快。”
  “必須調動他們,在他們精疲力盡的時候再出兵重創他們!”
  說罷、黃臺吉對兩側的固山額真開口道:
  “調動大軍,向東北殺去,繞過明軍的前鋒,襲擊他們後方白塔鋪的村落。”
  “是!”
  兩名固山額真聞言,當即前往調動兵馬。
  由於壹直處於備戰狀態,所有人都是著甲備戰,而劫掠來的糧食,則是由人走山道,運送往撫順,只有豆料留下。
  每次劫掠便餵食壹次豆料,十幾萬匹軍馬和駑馬要吃的豆料是海量的。
  但在海量的豆料餵養下,馬匹的馬力恢復的很快,因此在黃臺吉下令的同時,大軍就開始了運動戰。
  同時、黃臺吉也派塘騎通知各旗兵馬。
  以賀世賢先鋒便有五六營的兵力來推斷,後續的明軍最少還有二十幾營,也就是沈陽出動了不低於七萬的兵馬。
  這樣的消息壹經傳達,各旗兵馬都知道應該要怎麽做了。
  擄掠的百姓,被他們好似驅趕牲畜壹般,用繩子拴住手和脖子,套在壹起將他們留在了城外,耽擱明軍追擊。
  倒是那壹車車糧食和鐵料也被運走,還有百姓之中工匠也是壹樣。
  或許對於大明的其他百姓來說,這群生活在遼北的百姓已經十分苦寒了。
  但是對於建虜來說、即便是苦寒的百姓,家中依舊樣樣是寶貝。
  每個村落都有鐵匠、木匠、泥瓦匠,這些工匠都是建虜所稀缺的。
  破舊的衣服可以賣給科爾沁部,讓他們渡過寒冬,鐵鍋也是壹樣。
  只是建虜在動,明軍也不可能是榆木。
  賀世賢追擊黃臺吉,同時派人傳信給熊廷弼,告知了黃臺吉往撫順逃竄的跡象。
  “左軍楊文嶽統兵六營,配合賀世賢阻截建虜,先吃掉他們這支兵馬!”
  “命後軍戚總兵留守白塔鋪,再命右軍吳阿衡統軍趕赴武靖營。”
  “傳令沈陽,命孫應元部西去章義站,防止老奴渡河走章義入鐵嶺,最後再向廣寧求援,請殿下派滿桂統帥鐵騎渡遼河,掃蕩建虜!”
  馬背上,熊廷弼冷靜下令,他在布置壹個天羅地網,試圖把努爾哈赤的四萬兵馬圍殲在渾河、遼河、太子河三面的這個平原之上。
  這個計劃有三個關鍵點,壹個是防止努爾哈赤渡河北逃,壹個是洪承疇必須要把威寧營堡奪下,斷絕努爾哈赤走山道返回清河堡,最後壹個則是把鐵嶺和撫順的建虜援兵擋住。
  這要這三個關鍵點完成,那麽接下來就可以把努爾哈赤所部四萬兵馬,全殲在遼沈平原之上!
  想到這裏、熊廷弼的呼吸有些急促,而軍中的塘騎也連忙傳令各部。
  “楊文嶽接令!”
  楊文嶽在接令後,當即統帥六營兵馬,自白塔鋪向東行軍,前往攔截試圖“逃回”撫順的黃臺吉部。
  吳阿衡領兵四營前往武靖營,而半個時辰後,沈陽方向的孫應元動身,領三衛兵馬前往章義站。
  整個遼北的明軍都在行動,而這樣的行動正中努爾哈赤下懷。
  柳條寨北部二十裏的北河莊外,此刻、經過四個小時的劫掠,大軍已經將物資分別走山道運往了馬根單堡、散羊峪堡。
  這些山道雖然只有壹兩丈寬,無法行軍,但走這些物資的輜重車還是沒問題的。
  努爾哈赤召集了除黃臺吉外的各部,眼下這裏有正黃旗、鑲黃旗的六十個牛錄、正紅旗和鑲紅旗的三十個牛錄,記兩萬七千馬步兵,以及三千漢卒輔兵,合計三萬人。
  黃臺吉那邊,因為攻打威寧營堡死傷不少,但還有上萬馬步兵。
  也就是說、金國眼下,大半的壯年男丁都聚集在了遼沈平原上。
  之所有只出了這點兵馬,壹來是需要撫順和鐵嶺幫忙吸引明軍註意,另壹方面是眼下的金軍還做不到八萬馬步兵的程度。
  四萬馬步兵,已經是努爾哈赤的極限,這還是覆滅了宰賽,和科爾沁做交易後才達到的馬匹數量。
  四萬有馬的馬步兵,機動性可比近三十萬大軍,卻大多步卒的明軍機動性高多了。
  也就是說、金軍指揮得到,完全可以憑借機動性,調動明軍去他們預想明軍該要去的地方。
  “黃臺吉調動了明軍,現在明軍分散開來試圖包抄圍殲我們,也就是說他們已經分兵了。”
  雨中,擋雨棚下,努爾哈赤看著桌上的地圖,腦中在飛速轉動。
  “大汗,這次我們俘獲了八百余名工匠,還有十多萬石糧,兩千牛馬牲畜,這樣的戰果似乎已經足夠了吧?”
  這時、扈爾漢提出了金軍該撤了的想法,而揚古利也道:
  “明軍畢竟人多,壹旦圍剿過來,恐怕我們……”
  他沒有說的太清楚,但大家都知道是什麽意思。
  遼陽、沈陽、廣寧三地的明軍野戰軍加守軍,早就達到了二十萬。
  這還是在明軍本土作戰,如果金軍指揮稍有差錯,或者被明軍的任意壹部拖住,那麽四萬大軍都要葬身遼北平原。
  不過,他們低估了努爾哈赤的判斷,努爾哈赤也沒有呵斥他們,更沒有解釋什麽,而是繼續下令道:
  “現在沒有遼商給我們發消息了,看來明軍已經對遼商下手了。”
  “也就是說、只能憑借判斷來對明軍的兵馬調動作為預判。”
  “那熊飛白想要圍剿我們,那就必須將我們圍困在遼北的平原之上。”
  “明軍的兵馬調動,應該會重點布置在渾河南北,還有白塔鋪堡東部。”
  “沈陽有十幾萬大軍,他們的兵力充沛,但還需要防守鐵嶺和撫順兩地,出動的兵馬不會高於十萬。”
  “十萬兵馬再度分兵,那麽這三處應該兵力每處不會超過三萬。”
  “加上熊廷弼本部,那這三處兵力、每處不會超過兩萬。”
  “遼陽的明軍壹直沒有動靜,這說明他們應該是反攻威寧營堡,截斷我們後路去了。”
  “廣寧的騎兵眾多,奔襲之下,壹晝夜便能抵達黃泥堡,他們將是明軍對我們能進行圍追堵截的主力。”
  “我們的輔兵現在押運糧食返回後,便不存在拖後腿步卒了。”
  努爾哈赤的分析十分恐怖,他明白熊廷弼和朱由檢壹直想做的,就是全殲金軍,或者重創金軍,隨後謀求幾年的太平。
  因此、他們的兵力部署壹定會以圍困為主,而負責全殲的兵馬,必然是廣寧的四騎衛和滿桂的九千騎兵。
  騎兵壹到,明軍就可以實施圍剿了。
  “這麽看來、必須趁早突圍!”
  “不、幹脆返回威寧營堡,那遼陽洪承疇部沒和我大金打過硬仗,說不定是軟柿子!”
  “威寧營堡距離這裏壹百三十裏路,那遼陽的洪承疇應該昨晚就動身了,眼下恐怕距離威寧營堡不足百裏。”
  努爾哈赤的解釋,不但沒有起到穩定人心的作用,反而讓諸將各自提出意見,意見不同,差點大吵起來。
  這就是連番吃了敗仗後,內部分裂的跡象。
  努爾哈赤之所以要把這跡象引出來,就是為了再度穩定自己的權威。
  “大軍動身,走撫順,告訴黃臺吉,和追擊的明軍僵持住,我馬上帶大軍前往。”
  “先吃掉這壹部明軍,讓明軍自亂陣腳!”
  說罷、努爾哈赤擡頭看向了天空,不知道是不是錯覺,他總覺得天空之上的烏雲變得透亮了壹絲。
  “必須在大雨前吃掉壹部明軍,隨後帶兵馬撤退。”
  他在心底這麽想著、而扈爾漢等人也連忙向黃臺吉傳信。
  只是在他們傳信的時候,遼陽的塘騎經過壹天壹夜的疾馳,也終於奔到了廣寧城,而接到消息的滿桂更是難以壓抑激動的心情,小跑入廣寧的經略府,在書房外作揖大聲道:
  “殿下、建虜果然趁著下雨動兵了,遼陽傳來消息,威寧營堡的遼商被老奴策反,由內而外夾擊,總兵魯欽帶兵馬撤退,老奴往奉集趕去。”
  “洪承疇命魯欽、盧象升等人留守,自己與尤世功、馬祥麟親領大軍,前往威寧營堡,斷老奴退路。”
  滿桂的聲音,引起了書房內正在對沙盤推演的朱由檢註意,而朱由檢在聽到魯欽戰敗退回的消息也皺了皺眉。
  盡管大雨昨天才下,而努爾哈赤趁夜襲擊,但以威寧營堡的兵力和城池火炮,只要穩紮穩打,不至於被攻破才對,顯然是魯欽在守城的布置上出現了差錯。
  不過這種時候,朱由檢也沒有興趣追責,眼下他該做的是怎麽想對付努爾哈赤。
  因此、也在片刻後他走出書房,臉色如常的對滿桂道:
  “準備準備,統帥四騎衛和妳大寧的騎兵準備支援遼東。”
  “不出意外、熊廷弼應該會將老奴的兵馬困死在遼北平原,妳務必要在老奴脫困前,對建虜造成重創。”
  “可是……”滿桂遲疑道:
  “這雨,火器無法使用啊……”
  “……”朱由檢聞言,擡頭看了壹眼變得稀薄的烏雲,瞇了瞇眼道:
  “按照欽天監官員的推算,暴雨昨夜已經過去了,剩下的頂多三日便會消散,妳只需要把努爾哈赤咬死四日便可。”
  “是!”滿桂作揖應下,隨後道:
  “既然如此、那末將就帶兵前往了。”
  “去吧……”朱由檢交代壹句,隨後便返回了書房內。
  滿桂見朱由檢離去,也轉身去調動兵馬去了。
  至於書房裏、朱由檢觀摩著沙盤,心中雖然很想親自統兵參與這壹戰,但他也知道,眼下的他還是實戰太少。
  中原打壹些流寇算什麽?那些流寇的精銳比起崇禎年間,李自成和張獻忠的老營可差的太遠了。
  要現在的他去打老奴,哪怕可以獲勝,恐怕四騎衛也會死傷慘重。
  專業的事情就應該交給專業的人,他的主戰場暫時還不在這裏。
  想到這裏、朱由檢轉頭看向了自己書房之中掛著的那幅《大明坤輿全圖》。
  在地圖上,遼東和河套被圈出了兩個大圈,遼東他參加不了,但河套就是輪到他表演的時候了……
  “殿下!沈陽熊經略來信!”
  朱由檢在想著河套的時候,過了半個時辰,負責監督遼東皇店的陸顯小跑進了院內,雙手呈上書信,而朱由檢聞言則是打開了窗子:“念。”
  “是!”陸顯聞言,當即把熊廷弼的信給念出。
  信中內容,無非就是對遼商的拷打緝拿,以及調兵圍困努爾哈赤的安排。
  信中尤為強調了守衛渾河、拿下威寧營堡,以及拖住老奴的重要性,以及老奴兵力在四萬的重要消息。
  這些消息說出來後,朱由檢稍微瞇了瞇眼睛。
  就眼下來看,努爾哈赤似乎在調動明軍,但即便將明軍的兵力調動分散,那每部壹兩萬人的明軍也不是他短時間內能吃下的。
  只要建虜被拖住壹個時辰以上,那遼北的明軍就足以擊垮努爾哈赤,使其遭受重創。
  對於朱由檢來說,只要能重創後金,使其折損上萬兵馬,哪怕明軍付出兩萬、甚至三四萬的代價,他也能夠接受。
  有雨又如何?建虜再怎麽驍勇又如何?用人堆,也要把後金堆死!
  唯壹讓朱由檢有些良心過不去的,便是那戰死的將士。
  只是為了大明和百姓,或者說為了朱由檢自己和自家皇兄,這壹切都是值得的。
  “傳我令,復遼壹戰,戰死者、禦馬監出銀,為戰死將士遺屬在當地買發撫恤田十畝,撫恤銀壹百兩,子嗣送入燕山學府,學成之後授予官職!另、斬首真虜壹級,賞銀百兩,傳告全軍!”
  秋收在即,這筆銀子,朱由檢拿得出來,而這也便是朱由檢對戰死士卒的壹點彌補。
  “卑職領命!”陸顯應下,而朱由檢在短暫的哀愁過後,繼續振作道:
  “傳信回京城,告訴皇兄和朝廷之上的臣工,復遼之戰已經打響。”
  “另外,遼西的遼商盡數以通虜罪名殺之!”
  “額……殿下,如果這樣,那朝中的文臣恐怕會……”陸顯有心提醒,但朱由檢卻道:
  “先前堿場堡時,他們說只是部分不法遼商,眼下遼商再犯,難不成要壹而再、再而三嗎?”
  朱由檢皺眉回叱,陸顯見狀只能作揖回應,隨後便退出了院內。
  廣寧城中響起了清脆的馬蹄聲,壹隊隊兵馬被調往城外,滿桂更是換好了甲胄,冒著大雨在城外等待大軍集結。
  三刻鐘後,兵馬集結完畢,三萬壹千四百鐵騎在雨中,而他們胯下的戰馬已經被餵食了足夠的豆料。
  滿桂將各部守備、千戶以上的將領全部召集,對著這數十號人道:
  “給妳們兩刻鐘的時間,宣告諸軍,大軍走西興堡出長城,於長勝堡入長城,對入侵遼東的建虜追剿。”
  “此戰、遼東諸軍,凡戰死者、遺屬將在籍貫當地得到禦馬監所發撫恤田十畝,撫恤銀壹百兩,子嗣送入燕山學府,學成之後授予官職!”
  “另、斬首真虜壹級,賞銀百兩!”
  “十畝?!”聽到這話,所有千戶都互相看了看身邊人壹眼。
  要知道晚明土地兼並的厲害,而遼東眼下的兵馬,哪怕是遼東本地,田價也達到了七兩銀子壹畝,而北直隸、山西等地更是十二兩壹畝,南直隸和浙江更是二十兩銀子壹畝。
  也就是說,十畝撫恤田,價格在七十兩到二百兩不等,再加上撫恤銀,等同於當十幾二十年的大頭兵。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子嗣能入燕山學府,學成之後授予官職,這才是最重要的!
  哪怕沒有官職,只能充當壹胥吏,那也是了不得的存在。
  除了對戰死士卒的,能活下來的士卒也有豐厚的獎賞,斬首壹級壹百兩,這高額的賞銀讓眾多將領都呼吸急促了起來。
  可以說、朱由檢是下了血本,而這種血本足以讓壹些年紀稍大的士卒發瘋、發狂。
  沒有人懷疑禦馬監和齊王的話會不會不作數,因為沈遼之戰和中原平叛壹戰,齊王都交出了壹份完滿的善後答卷。
  也沒有人懷疑禦馬監能不能拿出這筆銀子,畢竟眼下黃河以北的士卒都是禦馬監發餉,禦馬監不可能拿不出這筆銀子。
  “齊王千歲!大明萬勝!殺殺殺——”
  當消息傳達入基層的士卒耳中,如所有人預料的壹樣,豐厚的嘉賞讓所有人都喊起了自己所知道的口號。
  口號壹開始還十分淩亂,最後就變得整齊劃壹,聲音之大,連城中經略府的朱由檢都能依稀聽到。
  “出發!”
  點將臺上,滿桂壹揮手,隨後翻身上馬,便拉動馬韁,統帥大軍向遼沈之地殺去。
  同時、帶著豐厚嘉賞消息的塘騎,也奔赴向了遼東各地。
  朱由檢寧願禦馬監為復遼壹戰買單幾年,甚至把大明朝都掏空,也要在這壹戰裏把建虜的脊梁骨打斷!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