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崛起

嶺南仨人

科幻小說

米國。
馬薩諸塞州(麻省)的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
這裏坐落著著名的常春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五百八十四章 意外發現

納米崛起 by 嶺南仨人

2021-11-8 21:51

  五月底的西南,重巒疊嶂的山林中,趙鐵柱和白豪壹行人繼續依靠外骨骼,穿梭於悶熱潮濕的林間。
  樹葉間隙,透過幾縷陽光,從斜陽的偏移角度,可以發現此時太陽在天空的西南側。
  突然負責偵察飛艇的森林警察老張停了下來:“各位,有情況。”
  隊伍立刻停了下來。
  老張繼續說道:“西南大約11.3公裏處,發現16個超大型哺乳動物的熱源反應,從輪廓和聲波數據來看,應該是壹群野象。”
  “野象?西雙版納西北邊緣,距離咱們這邊好像有172公裏吧?野象咋跑這邊來了?”白豪壹頭霧水。
  老張也是疑惑不解,趕緊通過衛星信號,聯系西雙版納保護區的工作站,二十多分鐘後,西雙版納保護區的工作站回復了老張。
  只是回復的信息,讓眾人面面相覷。
  由於本土周邊的國際局勢大為改觀,滇省南部的熱帶農作物種植面積,也比歷史同期減少了大約68.4%左右。
  加上退耕還林、耕地集中置換、保護區連片策略,導致西雙版納保護區的面積,比歷史同期擴大了76.1%左右。
  此時西雙版納保護區內的亞洲象群,數量壹共有321頭,而且呈現出逐年上漲的趨勢。
  但是這些亞洲象並沒有離家出走,出現在巡邏隊西南側的象群,和西雙版納象群並不是同壹個家族的。
  眾人壹邊上報了這件事,壹邊攤開地圖,看了壹會地圖,很快便知道這支流浪象群,是從哪裏來的了。
  雖然新山鎮的鎮城區距離西南邊境線,有124公裏左右,但南側距離邊境,卻只有93公裏不到,隔著壹個縣,就是洪沙瓦底的克欽邦北部。
  而剛好從這裏向南,有壹條狹長的河谷平原,象群肯定是從克欽邦通過河谷平原,進入新山鎮轄區的。
  白豪眉頭緊皺:“如果是從克欽邦過來的,那為什麽之前沒有被發現?”
  這件事可大可小,象群進入腹地是小事情,真正重要的事情,是邊界線沒有發現這件事。
  顯然不僅僅白豪高度重視這件事,接到匯報的西南邊境管理部門,也壹下子緊張起來。
  開始啟動應急機制,調查這件事。
  很快事情就水落石出了,原來邊境監控系統在大半年之前,就發現了這支野生象群,只是當時這些野象壹直在邊界附近的叢林中來回遷徙,監控系統鎖定了這些野象後,也沒有太過於關註。
  只是今年三月份,洪沙瓦底被貌安整合完成後,正在大力發展內部經濟,克欽邦同樣如此。
  位於克欽邦壹側的野象棲息地,發現了壹個中型鎢礦,礦場的開發建設,迅速蠶食了野象棲息地,迫不得已下,野象只能不斷向北遷徙。
  而滇省近期加大了自然保護區的合並和擴大,導致野象棲息地和新山鎮的自然保護區,不知不覺中連成壹片。
  因此野象群在路過兩條超級公路後,便進入了新山鎮保護區的南側。
  至於它們路過超級公路,為什麽沒有人發現,主要是超級公路采用了半封閉設計,在谷地多采用架橋通過,目的就是為了減少對生態圈的影響。
  在種種巧合下,野象群就穿越了壹百公裏,來到新山鎮和文峰鎮的自然保護區附近。
  這些大家夥竟然壹路過關斬將,沒有被其他的巡邏隊發現,那運氣確實沒得說。
  當然,這件事還是引起了邊境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發現了壹些管理漏洞。
  特別是近期南亞局勢持續惡化,不少阿薩姆邦的難民,不惜翻山越嶺,試圖進入洪沙瓦底,然後前往滇省。
  這種事情,無論是本土,還是洪沙瓦底,都是壹個態度,絕對不能讓大量難民進入洪沙瓦底。
  現在貌安已經將洪沙瓦底的防務,全部承包給了燧人安保公司,燧人安保的第四分部——中南半島分部。
  中南半島分部下轄三個分公司,分別是洪沙瓦底分公司、暹羅分公司、高棉分公司。
  現在燧人安保的洪沙瓦底分公司,首要任務就是在西部山區,構築壹條隔離帶,然後全力阻擋從天竺湧過來的難民,以及壹些不懷好意的家夥。
  野象群的出現,暴露出不少問題,壹是洪沙瓦底的經濟發展,正在破壞當地的自然環境;二是邊境管理有松懈現象,需要查漏補缺和加強管理。
  巡邏隊這邊將飛艇調到野象群的上空,通過超高清攝像頭,眾人看到了大大小小16頭野象。
  野象正用長鼻子,卷起野生甘蔗,送入自己的嘴中。
  由於滇省的自然保護區擴大了很多,幾年時間裏,這些新增的自然保護區,植被恢復速度非常快。
  對於這些野象而言,失去了洪沙瓦底的棲息地,卻來到了壹片食物更加豐富的區域,這是不幸中萬幸的。
  西南地區的自然保護區,未來的規劃中,是計劃將雪域高原、雲貴高原、巴蜀盆地、秦嶺山脈連成壹片。
  至於當地的人口,除了城市化之外,還會通過移民大洋洲的方式,將壹部分人口遷移出去。
  而縮小之後的人類活動區,將建立隔離墻,將人類活動區和自然保護區隔開。
  其實現在本土的耕地面積,通過退耕還林、退耕還草之後,雖然下降了壹部分,但對於整體而言,並沒有太大影響。
  因為糧食聯盟和農業互助協會,正在準備發展立體農業,即通過建設高層建築,在高樓大廈中進行室內農業。
  之所以發展立體農業,其實和本土的技術發展有關系。
  燧人系和國內壹眾科研機構,之前壹直在摸索外太空的人造生態圈技術,雖然這個項目現在還沒有完成,但是壹些配套技術,卻有了好幾個成果。
  比如壹直困擾室內農業的人造光源問題,在今年壹月份獲得了突破性進展,3067實驗室成功研發了壹種日光燈,可以完全模擬太陽光的復合型日光燈。
  而導致室內農業有利可圖的另壹個原因,則是可控核聚變技術的成功。
  目前湯谷壹號運行非常良好,改進工作又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各種人造材料的生產成本,必然有壹個斷崖式下跌,到時候室內農業的優勢就會擴大。
  自然耕地的面積不夠用?
  那就大規模建造農業種植大廈,壹棟50層高的農業種植大廈,其種植效率,要高於相同占地面積的自然耕地。
  畢竟室內農業,優勢就是水熱可控、天災抗性高、少蟲害、機械化水平高、可以壹年四季全天候的種植。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