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納米崛起

嶺南仨人

科幻小說

米國。
馬薩諸塞州(麻省)的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
這裏坐落著著名的常春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二十二章 活著

納米崛起 by 嶺南仨人

2021-11-8 21:51

  黃修遠接過大喇叭,清了嗓子:“大家好,我是藍色時代的董事長黃修遠,今天過來,主要是為了宣布幾件事。”
  他看著底下這些平凡的人,這些特殊的人,並沒有長篇大論的大道理,而是拿出自己的誠意。
  “第壹件事,就是給大家漲工資,基礎工資每人1500,每天八小時外,加班費兩倍工資,節假日三倍工資。”
  “黃老板,真的有這麽多錢?”壹個三十多歲的壯漢,壯著膽子大聲問道。
  黃修遠拿著大喇叭,斬釘截鐵地回道:“我黃某人壹口唾沫壹個釘,無論正式工和臨時工,這幾天都簽署勞動合同,到時候白紙黑字寫著。”
  在壹側的林子峰,急忙鼓掌起來。
  壹眾環衛工也反應過來,興高采烈地鼓掌起來,掌聲如雷壹般響起,這是他們發自內心的聲音。
  揮揮手示意停下來,他接著說道:“第二件事,既然簽合同了,保險也會給大家安排……”
  他將壹系列福利,以及公司的壹些要求,向所有人娓娓道來,對於這些環衛工而言,他們從來沒有今天這樣高興過,那壹次次熱情似火的掌聲,就可以代表其內心的激動。
  對於黃修遠要求的不能撿垃圾回家,等壹系列要求,他們都表示遵守。
  畢竟包吃包住,基礎工資翻倍,加上加班費、補貼、保險,以及特殊養老金、大病救助金,都快趕上進電子廠了,如果因為不守規矩,被公司開除了,那才叫得不償失。
  講話結束後,黃修遠和壹眾環衛工合影留念,又壹壹握手。
  第壹個和他握手的環衛工,就是那個第壹個開口提問題的中年,他既激動又靦腆,雙手在衣服上擦了又擦。
  黃修遠直接克服自己的小潔癖,緊緊握住對方的手,那感覺是粗糙和溫熱:“叫什麽名字?幹這壹行幾年了?”
  “回……回老板,我叫張建設,做了三年多了。”
  “聽口音是蜀省人,我們還是半個老鄉。”黃修遠笑著說道。
  和所有人都握手,並且說了幾句家長裏短,才從藍色時代坐車離開,去貴竹嶺工業園那邊。
  來到貴竹嶺工業園,這裏的壹期工程,已經平整好了地面,水泥地面剛剛澆築,鋼結構的壹部分骨架,也樹立起來。
  第壹期工程,總規劃面積是100畝,廠房建設面積是60畝,其中10畝是員工宿舍、工廠食堂、工廠辦公樓。
  剩下的50畝,就是回收車間,都是那種全密封式的回收車間,壹共有10條處理線。
  其中5條處理線,準備布置生活垃圾分揀線;1條廢鐵回收線,1條廢紙回收線,1條廢棄金屬綜合回收線,1條廢塑料回收線,1條廢玻璃回收線。
  第壹期僅僅是粗糙的分揀分類,估計廠房會在四月中旬左右完成,加上設備調試,要完全投入使用,可能要到六月初。
  而工廠的第二期,同樣是規劃了壹百畝,會在壹期完成後,馬上開工建設。
  其實二期和三期的地面平整,以及下水管道、水泥地面,都在同步進行著。
  畢竟鋼結構廠房的建設,並不影響二期、三期的基礎建設。
  ……
  在另壹邊。
  區裏面,其實對於燧人公司的動作,都非常的關註。
  無論是燃氣公司——海陸環保燃氣公司,還是環衛管理公司——藍色時代環衛管理公司,都不是壹件小事情。
  特別是環衛方面,畢竟涉及到四百多號人,如果環衛工鬧起來,肯定是壹個大麻煩。
  其中促成這壹次合作的蔡海義,更是緊盯著這邊。
  正埋頭處理公務的蔡海義,聽到壹陣腳步聲,擡起頭來,便看到助理快走進來。
  “蔡區,燧人公司有動作了。”
  他放下公務,拿起壹旁的茶杯:“說說看。”
  “今天下午,燧人的老總黃修遠,去慰問了壹眾環衛工,這是燧人公司給出的安置方案。”助理壹邊說,壹邊遞過去壹份粗略的情況說明。
  蔡海義連忙接過來,翻了翻後,有些不可思議地問道:“確定這是燧人公司的方案?”
  助理也是壹臉無奈:“我已經通過幾個環衛工,核對了內容,具體出入應該不大,而且這幾天他們會簽合同,應該不假。”
  “這個工資他們怎麽賺錢?那五百萬都不夠發工資吧?”蔡海義眉頭微皺著。
  助理同樣是壹頭霧水,根據燧人公司的投資規模,想收回成本,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總不能找區要補貼吧?
  “妳找個機會,試探壹下燧人那邊,看看需不需要貸款,可以讓銀行給壹個低壹點的利息。”
  “沒問題。”
  蔡海義也是騎虎難下,如果燧人公司撐不到壹兩年就暴雷,那他這個促成合作的負責人,肯定沒有好果子吃。
  適當的時候,幫壹把燧人公司,也是可以考慮的。
  ……
  從藍色時代公司開會之後,壹眾環衛工回到工作崗位,也變得更加賣力起來。
  勞動人民的幸福,往往是簡單又卑微的。
  在晚上十點鐘左右,收完了最後壹批垃圾後,這些飽經風霜的人,才帶著疲憊,以及壹些剩飯剩菜,回到各自的小窩。
  環衛工人大多都集中在城鄉結合部,有些甚至就居住在垃圾場旁。
  開著破三輪的張建設,繞過汕職院的大門,進入壹條泥濘不堪的土路,這裏是新樓村的土地。
  土路兩側,是壹堆堆建築垃圾,沒有路燈的土路盡頭,是壹排七拼八湊的“房子”,或用廢棄的土磚,或用撿來的竹木,作為簡易的結構。
  屋頂上是瀝青布,或者石棉瓦,幾根木桿子,撐著壹條老舊的電線,點亮十幾間房屋的暗黃燈光。
  有幾間房子後面,還養著雞鴨和豬,這些雞鴨和豬,都是靠撿來的潲水餵養。
  張建設將剩菜剩飯,倒入壹個大桶裏面。
  老婆則在破三輪上,將壹袋子比較幹凈的剩菜,拿去熱了熱。
  忙碌半個多小時。
  “老張,吃飯了。”
  聽到自家婆娘的話,他急忙洗了洗手,坐在壹旁的破木凳上,壹邊扒著飯,夾起壹塊白斬雞。
  這些剩菜,是壹個他經常去收垃圾的有錢人家,給他打包的剩菜。
  看著壹旁狼吞虎咽的兒子,以及那臟兮兮的小臉,又想到兒子明年要讀小學了,張建設暗自下定決心,好好幹活多賺壹些加班費。
  他婆娘則在不遠處的大竈旁,將壹些剩菜剩飯和菜市場的菜葉瓜皮,壹起下大鍋,然後燒建築廢木。
  煮沸後放涼,就參壹些飼料,拿去餵養豬。
  這就是小地方環衛工人的生存方式,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艱難的活著。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