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崛起

嶺南仨人

科幻小說

米國。
馬薩諸塞州(麻省)的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
這裏坐落著著名的常春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五百六十九章 構架基因

納米崛起 by 嶺南仨人

2021-11-8 21:51

  負責熒惑真菌基因嵌入項目的首席研究員,是之前軍方的壹名基因工程師,頂著地中海發型的陳革新博士。
  黃修遠表情無奈地說道:“老陳,妳們實驗358次小白鼠的基因嵌入,僅僅只有兩只小白鼠發生了良性變異,任重道遠啊!”
  看著研究員操作機械臂,從不斷掙紮的變異鼠身上,提取出壹些細胞組織。
  陳革新博士轉過頭來,攤攤手回道:“我也無能為力,這鬼東西的變異速度太快了,壹進入身體裏面,就會發生千奇百怪的變異,我很難確定其中的穩定基因序列。”
  對於熒惑真菌的高變異速度,黃修遠也努力回憶著,無數的記憶,從大腦中被翻閱著。
  實際上,後世的生化危機後,直到他被暗殺,人類在明面上,都沒有成功鎖定熒惑真菌的安全基因序列。
  哪怕是采用納米機器人和納米微計算機,加入人體系統中,仍然難以壓制熒惑真菌對人體的“負優化”。
  至於暗地裏的情況,國內他倒是有壹些小道消息,但是當時基因技術最強的勢力,是諾亞會那邊。
  諾亞會在生物技術上的秘密研究項目,自然不會輕易被黃修遠知道。
  突然他的記憶中,浮現出兩篇論文,分別是:
  發表於2052年的《瑪爾斯真菌MES—63—K53基因片段的穩定與促變》,作者安德魯·馬歇爾,德意誌生物研究所;
  另壹篇,則是發表於2056年的《MES真菌特殊的基因結構》,作者小田泰安,東瀛第三生化實驗室。
  在不少的熒惑真菌相關論文中,黃修遠之所以註意到這兩篇,主要是因為其他路,都沒有太多明顯的成果。
  打開計算機,他開啟了超算輔助期限,又調出熒惑真菌目前檢測出來的基因序列,以及單獨十幾種變異熒惑真菌的基因序列。
  陳革新看到面露思索的黃修遠,也不敢打擾,只是靜靜地看著,看著那電腦中基因模擬模型。
  熒惑真菌同樣是雙螺旋體的基因序列,但是由於其高突變特性,導致這些變異的熒惑真菌,各個個體之間,都沒有壹個大量相同的基因片段。
  按照壹般的微生物,哪怕是基因變異速度快,也不會出現面目全非的情況。
  而熒惑真菌偏偏就違反了這種情況,壹次變異後,大量基因序列基本都會呈現出不同程度的突變。
  正是這種近乎千變萬化的特性,讓壹眾研究員束手無策。
  而這兩篇論文中,則通過另壹種模式,分析出壹種特殊的基因框架,他在壹個變異熒惑真菌的基因序列中,根據那個特定的模型,將117組基因序列,用紅色字體標註出來。
  緊接著是第二個變異熒惑真菌、第三個、第四個……
  站在壹旁的陳革新,壹開始,感到不明就裏,他也看不出那些被標註出來的基因序列中,有什麽特殊規律。
  但是隨著壹個個變異熒惑真菌的基因被錄入,他似乎看出了其中的壹些貓膩。
  標註了二十多個變異的熒惑真菌後,黃修遠轉動椅子,笑著問道:“老陳,妳看出什麽規律沒有?”
  “似乎有些規律……”陳革新好像抓到了什麽,卻又如同霧裏看花。
  黃修遠解開謎底:“妳看,這裏這裏……”
  他指著基因序列,用系統圈出15組各不相同的堿基組,然後接著說道:“看似各不相同,但實際上,如果妳們將頭尾兩組堿基對摘除,看看是不是壹模壹樣?”
  “咦?還真的壹模壹樣。”陳革新恍然大悟:“有點意思。”
  倆人合作驗證了壹番,發現這些堿基組的首尾堿基對,壹旦去除掉這些首尾堿基對,那這些基因序列,就構成壹個好不起眼又固若金湯的基因構架。
  “顯然這是壹個突破點,我們有時候不能用藍星的目光,來看待熒惑真菌。”
  陳革新點了點頭:“熒惑是從火星來的,確實可能和藍星不太壹樣。”
  萬壹熒惑真菌,真的和藍星的生物基因不太壹樣,那他們就需要考慮到這個問題。
  “我們其實可以準備壹個實驗,測試壹下這些架構基因。”
  黃修遠好奇地問道:“老陳,妳打算如何實驗?”
  “非常簡單。”陳革新拿出壹支圓珠筆,在草稿紙上畫出壹個雙螺旋體基因序列:“如果我通過轉基因技術,破壞或者替換這些架構基因,這種情況下,往往只有兩種可能。”
  停頓了壹下,陳革新繼續說道:“第壹種情況,轉基因後,熒惑自己修復了這個轉基因,或者自己沒有什麽變化,那就證明所謂的構架基因,是假的。”
  “第二種情況,轉基因後,熒惑出現自我崩解,無法實現高速變異了。”
  聽完實驗設計,黃修遠立刻同意下來,這個實驗確實可以初步判斷出,熒惑真菌是否具備構架基因。
  很快,壹個轉基因實驗的材料、設備、人手都準備好了。
  壹聲令下,研究員操作機械臂,開始小心翼翼在熒惑真菌上,進行轉基因實驗。
  通過電子顯微鏡,黃修遠和陳革新看到了那些熒惑真菌,其中被改變了構架基因的熒惑真菌,呈現出半死不活的狀態。
  而其他沒有觸碰到構架基因的轉基因熒惑真菌,卻仍然處於活蹦亂跳的狀態。
  “顯然這就是我們壹直在尋找的熒惑真菌核心基因。”陳革新興致勃勃地說道。
  黃修遠卻搖了搖頭:“實驗數據還不夠,妳們必須將所有疑似的構架基因,壹個個找出來。”
  “我明白,接下來會繼續安排人手,排查出所有的構架基因。”
  好不容易找到壹條路,陳革新等人自然不會錯過。
  不過黃修遠並沒有盲目的樂觀,因為他記憶中,這個模型之所以沒有成為主流,主要是因為該模型缺少了壹部分。
  缺失的那壹部分,倒不是作者故意隱瞞,而是對方也壹無所獲。
  當時這個方案壹出,確實引起學界的高度關註,但是所有的基因嵌入實驗,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經過超算的模擬計算,學界發現這個方案,存在壹些缺失,卻又壹直無法找出具體缺陷,導致嵌入實驗壹直無法實現。
  黃修遠沒有提醒陳革新,因為他知道,對方遲早會碰到這件事,就不劇透了。
  更何況他也在思考,構架基因模型中那缺失的部分,究竟是什麽?
  陳革新馬上迫不及待的行動起來,開始安排人手和材料、設備,準備大幹壹場。
  在熒惑真菌的相關研究中,各個項目的負責人,也不是閉門造車的,他們會定時做學術交流。
  這壹次構架基因的發現,很快其他項目負責人也知道了,他們也在評估著。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