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壹狠人

壹袖乾坤

歷史軍事

大明永歷十二年臘月十三日,滇都昆明。 三十五歲的天子朱由榔身著壹身赭黃色十二團龍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880章 出使薩非帝國

南明第壹狠人 by 壹袖乾坤

2021-10-30 20:17

  劉興明對於薩非帝國的了解只停留於紙面上。
  這還是皇帝陛下早先寫過壹本《論波斯帝國史》的功勞。
  以皇帝陛下的論調,薩非帝國的統治者沙赫是根正苗紅的波斯人,這直接決定了其立國的正統性。所以皇帝陛下也把薩非帝國叫做波斯第三帝國。
  與之相類似的,皇帝陛下還寫過另壹本書,叫做《大食異變史》。
  這本書講的是大食帝國如何壹步步的被奧斯曼帝國取代,哈裏發如何壹步步的成為蘇丹。
  本來劉興明對這些可以說是壹無所知的,但通過閱讀這兩本書籍,劉興明對類似的知識有了個大差不差的了解。
  但他怎麽也不會想到自己真的有壹天會作為使者出使薩非帝國。
  就像是當年張騫出使西域壹樣。
  當時的西域對於大漢也是幾乎陌生的存在,但正是因為張騫的出使,使得西域壹步步的走到大漢的治下。
  如今大明面臨的幾乎是同樣的問題。
  區別就在於劉興明要去到的地方是更遠的薩非帝國,比西域更遠的地方。
  準備工作自然是要做的充足壹些的,劉興明首先從李定國那裏取來了國書。
  這是皇帝陛下寫好的成稿,只是沒有明確使臣,只提到了由李定國全權負責。
  所以李定國又寫了壹份親筆書,提到了授權給劉興明的細節。
  如此壹來劉興明就成了名正言順的使者,可以代表大明出使了。
  但這只是解決了身份問題,還有其他類似的問題。
  其中就有禮物的選擇。
  說是禮物也好,說是賞賜也罷。
  總之多少得有個表示。
  這個禮物不見得有多貴重,但多少要有代表性。
  劉興明的選擇其實有幾個,其壹是瓷器,其二是絲綢,其三是茶葉,其四是漆器。
  這四樣都是大明如今最能拿出手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
  當年絲綢之路極盛之時,這四樣東西也是在絲綢之路上廣泛流通的。
  這四樣東西著實是各有千秋,劉興明壹時就犯了難,他遂第壹時間前去向李定國請教。
  晉王殿下見多識廣,這種事情壹定有主意。
  果不其然,李定國在聽了劉興明的奏報後稍加思索就選擇了絲綢。
  道理嘛也很簡單,瓷器漆器雖好,但畢竟不易於長途運輸,很容易碎掉。
  茶葉呢雖然易於運輸,但顯得不那麽華貴。
  如果用來做兩國之間互贈的禮物,多少顯得有些不合適。
  綜合比較下來,也就是絲綢最合適了。
  不同於壹般的布匹,絲綢十分珍貴,緙絲工藝下的絲綢甚至可以比價黃金。
  拿這種珍貴的絲綢出去不會丟大明的臉,不會丟皇帝陛下的臉。
  劉興明仔細壹想,覺得李定國說的很有道理。
  既然大明此次是想和薩非帝國合作,那就得拿出誠意來。
  且不管薩非帝國的回禮是什麽,大明的禮物絕對不能跌份。
  選好禮物之後無非就是選擇護衛了。
  劉興明的親兵在上次烏爾城之戰中死傷殆盡,他只能從他的父親劉體純那裏抽調壹些士兵。
  對此劉體純自然不會有什麽意見,畢竟這是他的兒子,是他最看重最珍重的兒子。
  劉體純當然不希望劉興明有任何的意外,他要竭盡所能的保護劉興明,讓他不受到壹絲壹毫的傷害。
  最終劉興明挑選出了五百人,劉體純不放心又給增加了五百人,最終湊了壹千人整。
  擇日不如撞日,劉興明思忖壹番後當即就決定出發。
  包括李定國在內的壹眾將領設宴為他踐行。
  都說西出陽關無故人。
  可他們現在已經在比陽關更西更遠的位置。劉興明要帶隊穿過河中,前往薩非帝國。
  這是何等壹個挑戰啊。
  劉興明非但沒有感到絲毫的恐懼,反而生起豪情萬丈。
  也許他就是歷史的開創者,也許壹百年後他的形象也可以像當年出使西域的張騫那樣躍然紙上,永垂不朽。
  有無數新的東西等著他去書寫,他將不僅是歷史的參與者,還是見證者。
  ……
  ……
  伊斯坦布爾。
  僧格坐在庭院裏,望著不遠處泛著寶石藍色的海面,心情很是復雜。
  原本以為入宮面聖見過蘇丹陛下之後,很快奧斯曼帝國就會采取行動,對大明用兵。
  可現在看來蘇丹陛下並沒有向他承諾任何事情,相反把他晾在了壹邊。
  僧格最怕的就是出現這種情況。
  因為這意味著蘇丹陛下根本沒有把他說的事情當做壹回事。
  從種種跡象可以看出,蘇丹陛下確實對東方有興趣,但他的註意力目前只是放在了遠征歐洲上。
  那他現在算什麽?在奧斯曼帝國避難嗎?做壹個富家翁了此壹生?
  僧格要的可不是這個。
  他要的是打回去,復仇明軍,讓李定國跪在他的面前乞求求饒。
  他曾經受過的那些侮辱都要讓李定國和明軍將領們加倍奉還。
  而這需要蘇丹陛下向大明用兵,大舉用兵。
  單純的幾萬人根本沒有任何的意義,僧格需要奧斯曼帝國出最少十萬人,不是二十萬人。
  都說奧斯曼軍隊所向披靡,舉世無雙。
  僧格十分想看到奧斯曼大軍越過蔥嶺,進軍河中,從而進攻西域。
  可這似乎漸行漸遠。
  不行,他絕不能被蘇丹陛下遺忘乃至於淡化印象。
  壹旦如此,再想引起蘇丹陛下的註意就難上加難了。
  要知道,蘇丹陛下日理萬機,壹天中見的人不計其數。
  也許過上幾天後蘇丹陛下就會把他這個人忘記了。
  僧格絕不能眼睜睜的看著這壹切發生。
  但是這壹切都得仔細籌劃,絕不能莽撞。
  畢竟這個時候再入宮面聖肯定會引起蘇丹陛下的反感,最好是借著蘇丹陛下出宮遊玩的時候設計壹場偶遇。
  這樣蘇丹陛下絕對不會感到尷尬和厭惡。
  對僧格來說,現在必須抓住壹切可以抓住的機會。
  僧格又想起了第壹次帶他入宮的那個宦官。蘇丹陛下的行蹤肯定是宦官最清楚了,如果僧格可以賄賂到這個宦官就能掌握蘇丹陛下的行蹤。
  ……
  ……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