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1988

拾寒阶

都市生活

王林看见一个男人,前几年他还活得无忧无虑,逍遥自在。
现在的他,酒气冲天, ...

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AA+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

             

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东洋行

逆袭1988 by 拾寒阶

2024-2-15 21:47

  下午,周伯强等人从釜山回到了汉城,向王林汇报了此行经过。
  周伯强也有着和周粥同样的担心,就是觉得柳智胜的公司和工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虽然不是什么皮包公司,但也只能算得上三流公司。
  爱秀集团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算得上是一流的大企业。
  科技公司虽然是新成立的,未来的发展是可以预期的,真的要替一家这样的公司做代工吗?
  王林没有犹豫的回答道:“我们做代工,赚的是代工费,还可以学到他们生产线上的技术和知识,何乐而不为?不管他是几流工厂,他能给我们订单,能让我们赚到代工费就行了。”
  周伯强道:“行吧,你是老板,你做决定就行。”
  韩清宁道:“我觉得没问题。南韩半导体产业起步早,柳智胜的公司成立已经有二十多年了,他是子承父业,接手了这家企业。这也从侧面说明,他的公司虽然没做强做大,但起码做得还不错,能谋到利润。”
  汪海洋道:“清宁说得有道理。他们的工厂之所以看起来破旧,就是因为有年头了。而他们之所以找我们代工,也是觉得在南韩国内投资新工厂,还不如在我国找代工厂。”
  王林道:“对,你们的分析是正确的。南韩现在的人工是我们国内的好几倍,城市的土地和房价,也是一般企业难以承受的。中低端制造产业的转移,是发达地区势在必行的一步棋子。我们就从做代工开始,把爱秀科技做到世界一流科技公司!”
  周伯强和周粥也就没有意见了。
  第二天,王林和柳智胜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
  柳智胜将逐步把公司的生产订单,全部交给王林来做,他的公司在南韩,只做研发和贸易。
  王林觉得他的决定是英明的。
  现在的南韩制造业现状,就是二十年以后我国制造业要面临的情况。
  我国也将面临产业升级和转移的阵痛。
  不同的是,我国的企业可以向中西部不发达地区转移,而南韩企业却没有退路,只能向外国寻求价值洼地。
  王林一行人在南韩的行程告一段落。
  他们没有时间到处去游玩,直接起程,奔赴下一站——东洋。
  王林不止一次来过东洋。
  但每次来,都觉得这里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街上那些黄皮肤的人。
  陌生的是他们这里的语言和习俗。
  现代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所有的城市都成了钢筋水泥的堡垒丛林。
  刚离汉城港,又游东京街。
  除了街面上的招牌文字不同,两者有着太多相似的地方。
  行色匆匆的市民,每个人都在各奔前程,彼此互不关心,也不问候。
  哪怕街面上有人忽然倒在地上,身边的人也只会投去冷漠的一眼,然后继续赶自己的路。
  王林看到这一幕,忽然想到了国内十年以后,人际关系也是如此漠然。
  城市应该是文明的结晶,但在这文明的背后,却有着太多不文明的行为。
  朋友的数量越来越多,质量却越来越差。社会流动频繁,同龄群的变迁,城市高楼越来越多,人情交往的面却越来越窄,都市人面部酷化。
  或许这是新生代的性格使然吧?
  他们更关注自己的生活,而不在意别人。
  每个人都在搞钱,更加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其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岁月辗转,时代变迁。
  一代人的会逢际遇被林立的高楼阻断。
  独立空间越来越大,邻里相处却越来越冷漠。
  更有甚者达到“对面不相识”的境地。
  城市冷漠症,伴随着互联网和城市的发展不断滋长壮大,日常的老友相约成了一种奢侈,年轻人尚有工作应酬,而原本就缺乏关怀的老年人群体,可能因为日渐淡薄的邻里关系加上兴趣水平的差异更容易感受到孤寂。
  王林走到南韩和东洋的街头,就经常看到一些孤独的老人,他们就像一段木头一样,坐在街边,或者行走在林阴路上。
  找到下榻的酒店后,王林联系了幸子。
  这次出国考察之前,王林就和幸子通过电话。
  幸子听说王林要去东洋,她特意安排出时间,专门在这几天回到了东京,就是为了陪伴王林一游。
  接到王林的电话后,幸子便赶过来和他见面。
  “王林君,你怎么不提前通知我?我好去机场接你。”幸子微带娇嗔的说道。
  “不想太过麻烦你,你帮我们安排好了酒店,我们打车过来入住,这就很便利了。”
  幸子今天穿了一条淡紫色的连衣长裙,身姿绰约,体形曼妙。
  她和王林的关系是比较特殊的。
  两个人有过亲密的时刻,但又彼此不粘不靠。
  时机恰好的话,两人相遇在一起,自然而然的就能发生一段妙不可言的情缘。
  更多的时候,你忙我也忙,可能几个月不见面,甚至也很少联系。
  饶是如此,两人再次见面,既不会觉得生疏,也不会冷落对方,在一起仍然好得像是一对恋人。
  这种淡然相处的关系,让王林觉得很舒适,不会有任何的负担。
  王林和幸子进行了一场单独的谈话。
  幸子知道,王林率队前来,是想考察和了解东洋的半导体现状。
  因此,她动用了自己的关系,帮王林联系了几家相关的半导体企业。
  从明天开始,王林他们便可以到这些企业去参观考察。
  在八、九十年代的东洋,有一家半导体企业是不容忽视的存在。
  这家公司名叫NEC。
  说起来NEC并不是一个陌生面孔,涉足通信设备行业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通信一直就是它的本业。1899年,东洋电气有限公司(NEC)成立,最初的产品是电话和开关。
  在成立后的一百多年时间,NEC不断扩张,逐渐发展成为东洋著名的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和通信设备巨头。
  尤其是在90年代,NEC的规模和声望达到顶峰,当时NEC是全球第一大芯片企业,从1985年到1991年,连续7年半导体销售额位居世界首位,超过了英特尔,TI等著名半导体公司。
  电讯业务是NEC的祖业,在90年代,东洋设备在我国市场还有一定的优势,NEC和西门子、朗讯、爱立信、阿尔卡特等7家企业垄断了我国市场,时称“七国八制”。
  不过,这家公司很快就没落,被时代大潮拍死在沙滩上。
  王林了解过这家公司的历史,更有兴趣去参观一番。
  一家巨无霸的企业,屹立百年不倒,又为何一夜暴富?今后为什么会忽然暴毙?
  这里面的原因,更值得王林这个企业家去借鉴和深思
  所以,王林他们东洋行程的第一站,就是NEC公司。
  幸子也将全程陪同王林。
  1995年,东洋人均GDP全球第三。
  这时候的东洋经济水平在亚洲地区排名第一。
  彼时,东洋经济泡沫已经破灭,之所以会有如此惊人的人均收入,主要是日元迅速升值推动了整体人均收入,然而这种方式并没有增加东洋的财富,而是出现了一系列的危机。
  战后,东洋经济在米国大力支援下迅速得到发展,经过数年发展后,东洋经济得到迅速崛起,成为了全球最主要经济体之一,仅次于米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这个时期的东洋富得流油。
  动漫《樱桃小丸子》就是描述这个时期的东洋社会。小丸子一家是贫民家庭,但也吃得起牛肉、喝得起牛奶,家里冰箱、电视等电器一应俱全。
  这样的家庭条件,在同时期的国内,我们是不敢想象的。
  米国看到东洋发展如此迅速,看到东洋人过得比米国人还要富裕和潇洒,当然不能忍,于是出手了。
  最后,日元大幅度贬值,经济陷入危机中。
  日元的贬值,导致东洋出口商品失去了竞争力,经济就此陷入低迷状态。
  但在外人看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东洋人的生活还是过得很精致很有钱的。
  从这一时期的日剧也可以看出端倪。
  再聊聊东洋的半导体。
  东洋的半导体行业曾在20世纪取得过辉煌成就。
  早在1986年,它所生产的半导体产品便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45%。
  不过,随着“广场协议”的签订,东洋的半导体产业也遭到了来自米国的打压。
  由此,东洋盛极一时的经济也遭到重创,陷入低迷。
  至1995年,东洋半导体产品在全球的份额下降到了35%,这艘经济巨轮也随之驶进了迷雾。
  虽然它在半导体市场的份额不高,但在半导体设备及原材料端却依然保持领先。
  王林这次来,就是想寻找机会,收购东洋的半导体设备厂和原材料制造厂。
  半导体需要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王林想打造属于自己的产业链!
  只有这样,他才能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而不至于被外国人掐脖子。
  他收购LG公司的半导体,再来东洋收购原材料和设备厂,就可以在国内形成一条产业链。
  我国有的是稀土,这也是半导体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
  此外,半导体还有一款最重要的设备,那就是光刻机。
  王林就算完成了在南韩和东洋的收购任务,但要想打造自己的半导体帝国,还是任重道远。
上一页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
分享推广,薪火相传 杏吧VIP,尊荣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