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之杨门秘史

醉倾城

古典修真

前言及简介<br /> 前言<br /> 杨家将是一部英雄传奇系列故事,以演义、话本、戏剧等形 ...

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AA+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

             

第005章 历史

色戒之杨门秘史 by 醉倾城

2018-5-26 06:02

第005章 历史
  从临安到东京,只有三天的路程,不过杨文广想早点到东京,他想知道杨家将是不是真的如自己所知道的历史那样,家中全是孤儿寡母,到底自己的穿越,是上天做的安排还是什么,自己到底能不能改变整个杨家将的历史呢?这些杨文广都不知道,所以他十分心急,迫切的需要知道。
  午后的阳光极为明亮,透过茂盛的枝叶,如无数道光剑刺入茂密的丛林,为这密林凭舔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一条淡青色的身影,在这小道深处快速飘动,这人不是别人,正是赶路的杨文广,杨文广看似缓慢,实际上却极为迅速,穿梭之间,衣衫不摆,与一般人不同,常人行走穿梭之间,衣衫长发都会被风吹起,但杨文广却没有,闪动之间,脚不沾地,离地大约有三寸,如果不注意,是绝对看不出来的,如果被武林中人见到,真是难以想象,杨文广的轻功如此高绝,凌空而行如履平地。
  虽然说杨文广轻功高绝,三天的路程他稍微赶一下,两天就能到达,可惜他毕竟是现代人穿越到宋朝,而且穿越来的五年时间里面,还是第一次从昆仑山下来,根本就不认识路,所以他只好赶一段路,又询问一下遇见的路人,这样一来,相反还耽误了时间,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叫他是个现代人呢。
  就这样断断续续,边问边走,杨文广终于在第五天上午抵达东京城外,见到这威严的有着“十朝古都”、“七朝都会”之称东京城墙,杨文广心中多少有些感叹。
  公元九百六十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开封城北四十里的陈桥驿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历经九帝一百六十八年,是开封历史上最为辉煌耀眼的时期,经济繁荣,富甲天下,人口过百万,风景旖旎,城郭气势恢弘,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其中,《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的景象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中国的对外交通已由汉唐以来的丝绸之路转向东南沿海的海路,火药、印刷术等中国的发明由此传向世界各地,开封以其泱泱大国的气象,跃居为这个时期世界上最为繁华的着名都城。
  站在城墙外,杨文广望着络绎不绝的人群,心中带着一丝期待,一丝感叹,开始缓慢的往城门走去,由于在天子脚下,又加上这城市实在太有名,杨文广一进城之后,就开始四处望看,走着走着,很快就来到了闹市。
  突然,杨文广听到一阵嘈杂的吵闹声,抬头看去,却见前面不远处有几个人走路横冲直撞,不时的对路上的行人骂骂咧咧,甚至还动手打人,杨文广一看,心想这几人是什么来头,居然在天子脚下如此蛮横,不过杨文广一心想要早点回到天波府,见到混混横冲之闯的走来,倒也小心的退到一边,以免节外生枝,偏僻那几个混混像是跟杨文广过不去一般,见到杨文广一副书生打扮,长相又俊美潇洒,估计是富裕人家的子弟,心中不由产生一种嫉妒之感,见到杨文广退让到一边,还以为杨文广是怕了自己这群人,于是故意往杨文广所在的方向走去,给自己找找乐子,欺负欺负这俊美书生。
  杨文广倒是没有想到对方居然会往自己走来,心中不由冷笑一下,既然避不了,倒不如教训教训这几个混混,刚一想好,只见一个混混已经走到杨文广的身边了,杨文广好奇他到底要做什么的时候,只见那混混居然直接跌倒在地上,随后抱着右腿大声叫唤。
  杨文广心中对这混混极度鄙视了一下,这演技未免也拙劣了,那混混可不知道杨文广此时心里的想法,见他不敢吭声,还以为被吓住了,急忙将他围住,采取进一步的手段,路上的行人看到杨文广被围住,暗暗叹息,知道今天又有人倒霉了,可惜那个英俊的公子哥儿细皮 嫩 肉 的可有的罪受了,虽然人人都在感叹,但是却没有一个人上前仗义执言。
  “小子,你走路怎么不长眼睛,你把我家四弟给撞坏了,你看是私了还是公了?”
  为首的一位身才魁梧的刀疤脸汉子大声喝道。
  杨文广微微抬头看了一眼那刀疤脸汉子,叹息一声并没有说话,刀疤脸汉子被杨文广这一举动给弄糊涂了,以往凡是这样的情况,那些被围住的人早就哀求了,可是今天这臭小子居然毫无反应,难道是白痴?
  “你才是白痴……”
  杨文广似乎看穿了刀疤脸汉子的心思,抬手就是一个响亮的耳光,打的那刀疤脸汉子有些眩晕。
  路上的行人听到那声响亮的巴掌后,还以为杨文广被打了,生怕殃及到自己,急忙夺路而走,纷纷饶道而行。
  “砰……”
  的一声,杨文广打完了刀疤脸汉子似乎还嫌不过瘾,对着地上的小混混又是一脚,这一脚却是使了一些力气,直接将那小混混踢飞了出去。
  “你走路不长眼睛吗,竟然撞到了小爷,看我怎么收拾你们这群垃圾。”
  打完了,踢完了,杨文广还觉得不过瘾,对着还在围住自己的小混混,一阵大骂:“你们就是一群垃圾,那点小把戏真是丢脸,不会弄的专业一点吗?”
  看到杨文广的表现,小混混呆住了,这哪是哪啊,到底是谁找谁的茬?刀疤脸汉子见自己的手下还在那楞神,破口大骂:“给我打啊,还楞着干什么?”
  听到老大的怒喝声,那几个小混混才回过神来,冲着杨文广挥拳过去,杨文广冷笑一声,哪里会把这些小混混放在眼里,也不见做势,轻轻一旋,就避过了小混混们的围攻,随后只听得几声惨叫,那几个试图暴打杨文广的小混混已经全都趴在地上了。
  刀疤脸汉子知道自己今天踢到铁板了,急忙装出一副笑脸,走上前,对着杨文广拱手道:“这位小爷,小的几个有眼不识泰山,冒犯了您老人家,求你大人有大量,饶了我们几人吧?”
  大丈夫能屈能伸,刀疤脸汉子这些年仗着自己的爹是潘府的管家,着实风光了多年,这会见情势不好,也不得不低头,等回头再找这臭小子算账。
  杨文广轻笑一声,也不答话,飞起一脚就踢在刀疤脸汉子的胸口,将他踢倒,踩在脚下:“你破坏了小爷今天的心情,饶了你们,没门……”
  杨文广倒也不是不放这群混混,但是看四周的行人,估计这群人平时没有少做恶,心中不由产生了一个坏坏的想法,而这时候,路上的行人见事情奇迹般的发生了逆转,纷纷围过来看热闹,有几个大胆的甚至试探着对那趴倒在地的混混踢了几脚,杨文广邪笑一下,大声喊道:“各位,这几个垃圾平日里欺男霸女,恶贯满盈,无恶不作,穷凶极恶,天理难容,今日我杨文广实在看不惯,就替各位出口气,现在他们已经被我制住,大家有怨的报怨,有仇的报仇……”
  路人听了杨文广的话,带着怨恨和愤怒,毫不犹豫的上前对几个流氓混混拳打脚踢,打的几个混混哭爹喊娘,感觉差不多了,杨文广生怕这些愤怒的民众将这几个小混混打死,急忙上前制止:“小心出了人命。”
  众人听得此话,犹如醍醐灌顶,呼啦一下,瞬时就散开了,那速度就连杨文广都暗暗咋舌。
  人在情急之下,潜力确实是无穷的,看着地上敖敖直叫的混混,杨文广一阵汗颜,没想到这些淳朴善良的民众会下这么狠的手,看样子这几个小混混算是半残了,没有几年的功夫绝对没办法好利索,当然,其中有人也不乏终生残疾。
  “他爹是潘府的管家……”
  也不知谁喊了一句,众人顿时明白过来,再次作鸟兽散,尤其是那些先前参与了群殴的人更是一溜烟的跑了个精光。
  听到潘府,杨文广心中一惊,该不会是潘仁美的后人的府衙吧?本来想找人问一问,谁知道民众听到那句“潘府的管家”瞬间就跑得无影无踪了,杨文广无奈的笑了笑,心想,该来的始终跑不掉,如果对方的靠山真是潘仁美那边,那么自己到底是出手的对还是错呢?虽然说潘仁美在整个《杨家将》的演义里面,都被塑造成一个奸臣形象,公报私仇,致未予以接应,致使杨继业在李陵碑前,绝望与饥渴交加,碰碑而死,但是对于宋朝历史熟悉的杨文广却知道,这一切都是民间丑化的结果,潘仁美乃是中国宋朝名将,字仲询,大名人,行伍出身,官至宣徽北院使,参与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称帝,宋朝建立后,屡立战功,开宝三年,以行营诸军都部署率军攻南汉,九月,围贺州,他佯退设伏,大败南汉援军万余,克贺州,继而转兵攻韶州,击败南汉军主力十余万,四年二月,与南汉军六万对峙于广州城西,潘仁美派人于夜间烧南汉军营栅,率军乘火势进攻,大胜,不到半年,攻灭南汉,七年,以州道行营都监率兵与都部署曹彬攻南唐,八年正月,宋军进至秦淮河,船只未具,他率部抢渡,大军随之而过,击败江宁城下的十万南唐军,雍熙三年,宋辽岐沟关之战中,潘仁美任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率军连下寰、朔、云、应等州,七月,辽军主力反击宋西路军,陈家谷口一战,潘美与监军王侁未接受杨业的作战方案,迫令其出战,当杨业失利时,又未予以接应,致使杨业被俘,碰碑而死,淳化二年卒。
  杨文广个人认为,民间传说是潘仁美借刀杀人,从历史上看这种可能性不大,《宋史》记载,他的死,缺乏作战经验却大权在握的监军王侁要负主要责任,当时西路军的任务是掩护各州人民撤退内地,为此王侁强迫杨业出击,当时杨业主张用声东击西的打法,遭到王的耻笑,杨业自知敌众我寡,此战难以取胜,遂要求王,潘在陈家谷口(即演义中两狼山)预设强弩步兵接应,杨业的作战经验丰富,北宋军以步兵为主,对抗契丹骑兵在野战中难有胜算,但用劲弩装备的军阵确实是抵抗骑兵的最佳选择,实战中王侁和另一个监军刘文娱率领的接应人马先是为了争功私离防地,发现战况不妙又狂奔而逃,杨业突破辽军重围,浴血转战到陈家谷口,已经矢尽弓折,却发现接应人马早已逃走,“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兵力战”以疲兵反身迎战,杨部下有老将王贵箭法如神,连射契丹勇士十余人落马,无奈箭尽,只得步战,持空弩犹打杀辽军数人,最后战死,按照宋史说法,潘美当时与杨业的立场相近,只是没有力争,王侁军离开防地时还曾予以制止,似乎潘在其中责任不大,从战后的处分来看也是如此,潘仁美仅受降职处分,而两个监军皆被撤职发配。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懦弱的朝代,尽管两宋文彩斐斓,名臣辈出,仍然无补宋朝的积弱,除了历史学家已分析的诸原因之外,至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宋朝未能控制住燕山与长城,北方的边防没有屏障,始终直接暴露在北方骑兵的凶猛攻击之下,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的民族之间没有缓冲地带,导致民族矛盾空前尖锐,这期间产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民间传说,其中最着名的是杨家将。
  十世纪末,宋太宗赵光义认识到必须收复燕山,控制长城,他在连灭南唐、吴越、北汉三个国家之后乘连胜之威派出两路大军北伐辽国,东路由灭南唐而声震朝野的大将曹彬率领直捣北京,西路由大将潘仁美,从山西中部出发,进攻山西北部,拟收复山西北部长城,杨业是西路军的副统帅,不料,曹彬能让南唐后主李煜仓惶辞庙,却敌不过萧太后率领的南北两院的奚族骑兵,可怜十万宋军精锐在北京南边不远处的白沟河一带被辽全歼,大将曹彬仅一人一马逃回。
  辽军歼灭河北宋军之后,立即出娘子关移师山西,此时山西的辽军空前强大,西路军处境极其危险,明智的办法是立即撤退到山西中部的险关固守,以避辽军锋芒,潘仁美正是这样做的,这说明在杨家将传说里被骂得万劫不复的潘仁美其实是个合格的统帅,如果按照潘仁美的指挥,杨令公头撞石碑而亡的故事大概就不会发生了,中国也就缺少了一部杨家将传奇。
  可就在这时候,在离前线不远处坐镇的宋帝赵光义越过西路军正统帅潘仁美而对副统帅杨业直接下达了一道不可理喻的命令,命令已孤军深入敌后的杨业且慢撤退,在撤退的同时必须把山西北部四个州的老百姓全部向南迁移,这就是说,要杨业在强大的辽国骑兵的攻击中“顺便”完成大规模“移民”工作,保护担着坛坛罐罐、扶老携幼的老百姓走几百里路回来,这大概是世界军事史上最荒唐的命令之一,与此相似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从新野撤退,也是带着老百姓,结果在长坂坡被曹军追上而全军履没,历史的悲剧不可避免的就要重演了,杨文广对宋帝赵光义的这道命令一直感到奇怪,从赵光义的文治武功看,明明是个高智商的人,一个高智商的人怎么可能会做出这种几类白痴的重大决定呢?唯一合乎逻辑的解释是杨业之死是一场谋杀,是赵光义要借辽军清除异已,杨业原来是北汉大将,在宋灭北汉时投降了宋朝,宋要北伐收复长城,杨业的北汉降军集团熟地熟路,正好做为开路先锋,让降宋还不到一年的杨业做宋军伐辽西路军的副统帅就是这个意思,正统帅当然不能给杨业杨老令公,必须由信得过的心腹爱将担任此要职,当时赵光义连灭三个国家,南唐、吴越、北汉,气势极盛,一点也用不着担心杨业集团会有贰心,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曾几何时,全盛时期大宋的天字第一号大将军曹彬竟然兵败白沟河,十万所向披靡的虎狼之师无一生还,曹彬除外,消息传来,举国惊恐,可以想像赵光义当时的震惊和恐惧,史书上记载了他可能是用阴谋手段夺取了他哥哥赵匡胤的皇位,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赵光义是一个极工于心计的人,而不是一个正人君子,宋襄公式的仁义道德与他无缘,当此危难之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要保住皇位,因为他哥哥的儿子,真正的皇位合法继承人就在身边呢。
  杨业投降还不到一年,在宋危难之时会不会动摇,如果杨业联辽复汉怎么办,如果宋军稳不住阵脚一败再败怎么办,如果这一切果然发生就太可怕了,此时“杨业反水”一定是赵光义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况且此时赵光义心中明白,立马燕山是一个永远不会实现的梦想了,只有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杨业才有价值,没有了这个梦想杨业就没有价值,而且简直就是负价值,要花成本时时防他“反水”这就是赵光义谋杀杨业的动机,当他得知曹彬大败之后,在一瞬间就作出了决定,杨业必须死,于是就有了那道不可思议的荒唐命令,同时赵光义一定还有密令给心腹爱将潘仁美,令他在生死关头尽量装傻,不准支援杨业的败军,历史的记载也正是如此,于是谋杀完成了,杨业死了,赵光义放心了,杨文广猜尽管杨业杨老令公心如明镜,仍是硬着头皮去执行这纯属自杀性的任务的,降宋已是一辱,岂堪降辽再辱,他在降辽与死亡之间自愿选择了死亡,所以说,杨业之死的最大责任者绝对是宋帝赵光义,而不是潘仁美,宋朝在大败后终于稳住了阵脚,此时就该替罪羊潘美潘仁美先生出场了,民间艺人极其出色的完成了这一工作,宋朝经这次失败之后,一蹶不振,控制长城成了一个不可期待的梦,一直到北宋灭亡,没拿到长城。
  
上一页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
分享推广,薪火相传 杏吧VIP,尊荣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