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在紅樓

九悟

歷史軍事

寒風呼號,冬日中天色陰沈。庭院外的槐樹枝“嘎嘎”搖動。
“咳咳!”
睡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573章 疲態、辦報

奮鬥在紅樓 by 九悟

2018-6-13 19:42

  賈環離開時,李紈正在和尤氏在欄桿處笑說著話。
  尤氏將近四十歲,保養得體,盤著牡丹發髻,穿石青色對襟褂子,風韻猶存。賈蓉能力有限,寧國府的後宅事務都是她由處理。日子過的順心暢意。
  尤氏扶著木欄桿,看著亭下的魚群,笑道:“聽聞蘭哥兒過了府試,妳這苦日子要熬到頭了。”
  提起賈蘭,李紈便笑起來,她今天穿著素色的褂子,略顯暗淡,樸素。不過,中午時飲了酒,俏臉上帶著酡紅,花信少婦的風韻,在夏風吹拂著的衣角中飄溢出來。
  李紈笑著,謙虛道:“哪裏?這還早著呢。珍大嫂,聽說,環兄弟要保薔哥兒壹個秀才功名?”
  尤氏便笑,“妳想,咱們府上如今的聲勢?環兄弟說的,多半是有譜的。”她是壹個精明人,隨後轉移話題,“聽說妳嬸娘的大女兒已經有人家了?”
  李嬸娘的大女兒李紋。有詠紅梅詩壹首,性情超脫,美麗高冷。
  白梅懶賦賦紅梅,逞艷先迎醉眼開。凍臉有痕皆是血,酸心無恨亦成灰。誤吞丹藥移真骨,偷下瑤池脫舊胎。江北江南春燦爛,寄言蜂蝶漫疑猜。
  李紈笑道:“嗯。由家父做主,許配給今科的進士,二甲第四名,選庶吉士,金陵人羅華。二十六歲。”
  尤氏詫異的道,“噯喲,這門親事倒不錯。”
  ……
  ……
  尤氏和李紈說話時,那邊,寶玉看到黛玉從花叢下過來,迎過去,賠笑道:“林妹妹……”
  黛玉笑著點頭,細聲道:“寶二哥,妳剛才和四妹妹說什麽呢?”
  寶玉感覺到黛玉的疏離,心裏嘆口氣,道:“環……哥兒不是給她請了畫師教導她畫畫嗎?我央四妹妹給我們畫壹幅畫兒。將妳的瀟湘館和我的怡紅院都畫進去。”
  黛玉只是壹笑,擡步上臺階,道:“寶二哥,我又不會壹輩子都住在瀟湘館裏。”北園那邊基本快整理好了。說著話,往廳中去找寶釵說笑。
  寶玉惆悵的看著黛玉的背影,正巧襲人送茶過來。手裏拿著壹個小連環洋漆茶盤,裏面可式放著兩鐘新茶。寶玉嘆口氣,取了壹杯。襲人送到裏面,正巧寶釵和黛玉兩個在壹起說笑,只得壹鐘茶。
  襲人有些不好意思,愧疚的道:“三奶奶和姑娘,哪位渴了先吃。我再倒去。”
  寶釵笑道:“我不渴。只要壹口漱壹漱就夠了。”拿起茶杯來喝了壹口,剩下半杯遞給黛玉。
  黛玉對襲人笑道:“妳知道我身體弱,大夫不許我多吃茶。這半鐘盡夠了,難為妳想的到。”說著,飲盡半杯茶。將杯子給襲人。和寶釵說笑起北園裏修整的進度。
  ……
  ……
  四月底的壽宴,很快就過去。賈府裏的事忽而多起來。第二天,平兒還席時。尤氏亦過來,卻不料玄真觀內傳來消息,賈敬賓天。
  近日,賈蓉忙著跟著賈母、王夫人、胡氏,照顧著。賈璉外出,探視流放途中的賈赦。據說大老爺快不行了。
  事情報到賈環這裏,賈環請假在家中,令賈薔、賈蕓處理玄真觀事,停靈鐵檻寺。賈扁,賈珩,賈珖,賈瓔,賈菖,賈菱協助。令尤氏在寧國府內料理壹應祭祀事務。並上報朝廷。賈敬畢竟是曾經的進士,襲過爵的官。
  雍治天子下了恩旨:賈敬雖白衣無功於國,念彼祖父之功,追賜五品之職。令其子孫扶柩由北下之門進都,入彼私第殯殮。朝中由王公以下準其祭吊。
  稍後,賈璉那邊傳來消息,賈赦死於流放遼東的途中。疑為仇家所為。
  五月初的時日,賈府便在這樣略顯慌亂,又些許哀傷的氛圍中度過。畢竟,賈敬、賈赦在賈府之中並沒有多少人望。寧、榮兩府中,真正痛哭的人不多。
  賈母為大兒子的死去感到痛心,又因為上了年紀,接連著幾個月沒休息好,病倒在床。賈環派人去請了太醫院的王太醫過來診斷。所幸,賈母病情無礙。
  接著,賈環更是接到宮中元春的旨意,令賈府去清虛觀打醮,祈求母子(女)平安。
  這個舉動,若不是天子才加恩賈府,提高賈敬的葬禮規格,赦免死去的賈赦的罪過,賈環幾乎都要以為元春在宮中處境不佳。紅樓原書中,紅樓十三年的清虛觀打醮,通常被視為是賈元春在宮中地位不穩的信號。
  繁盛的賈府局面,似乎就像是壹匹高速奔跑的駿馬,在此時,漸漸的顯露出壹種難言的疲態。
  賈環對此有心裏準備,五月初六的深夜裏,他披衣而起,安撫著醒來的寶釵,“姐姐,妳先睡。”在書房中徘徊。夏夜裏,群星璀璨,庭院清涼。他還在反復的推敲元春的事情。
  賈元春的判詞:二十年來辯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宮中多石榴,石榴寓意是多子多孫。判詞有榴花,而不是榴子,其中的喻意,細思極恐!
  賈環現在當然不可能按照記憶中的“判詞”去判斷形勢。人的命,要自己去掙。只是,舅舅趙國基依舊死於雍治十四年,讓他的心中,略有些擔憂。
  很多時候,慣性,很難改變啊!而皇宮之中,恰恰是他無法影響到的地方。
  ……
  ……
  賈府固然是國朝頂尖的勛貴世家,但賈府裏死掉兩個無關痛癢的小角色,其實影響並不大。不過是,勛貴世家們多支出了兩筆吊喪的費用。
  五月上旬,朝堂上出現了壹個微小的波動。在壹番小的較量之後,何大學士推行了自己的主張,在翰林院的名下,推出了朝廷第壹份官辦報紙。
  通行天下的邸報不是日報。而是間隔壹段時間壹發。金陵國子監的《金陵簡報》只能算是地方上的官辦報紙。江南民間開花壹般的報紙那是民辦。
  第壹份官辦報紙命名為:真理報。掛總編頭銜的是翰林院侍講魏翰林。負責辦事的主編是新晉翰林院庶吉士,湖廣黃州才子蕭夢禎。
  要知道,翰林院中,新科進士三鼎甲授翰林修撰(從六品),翰林編修(正七品)。庶吉士三年後經過考核留在翰林院,授翰林檢討(從七品)。
  庶吉士,無品級,無定員。
  以壹名新晉的庶吉士負責報紙事務,再加上《真理報》這個名字,讓朝堂中不少人以為何大學士是想要搞文壇論戰。當年,王安石變法,就搞了壹個王學。天下學校,盡用王學的教材。
  廟堂大佬們,因吏部左侍郎許澄提議此事而關註,但看到這樣的“低配”,並不太上心。
  然而,真理報的中樞,並不在翰林院中,而是在榮國府無憂堂中。
  五月十壹日傍晚,賈環拜訪何大學士回來,在無憂堂中,召集諸位同學,商議辦報事宜。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